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谈标题音乐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告别》第三乐章

发布时间:2018-03-31 22:31

  本文选题:标题音乐 切入点:贝多芬 出处:《音乐创作》2010年06期


【摘要】:标题音乐是用文学说明创作意图以帮助听者理解的器乐曲体裁,它对浪漫主义音乐和贝多芬后期作品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钢琴奏鸣曲《告别》的三个乐章正是标题音乐的代表性作品,其第三乐章"重逢"的创作同时体现了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创作特点。
[Abstract]:Title music is a genre of instrumental music that uses literature to explain the intention of creation to help listeners understand it. It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both romantic music and Beethoven's later works. The three movements of the piano sonata farewell are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e title music. The creation of the third movement "reunion"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al and romantic music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分类号】:J624.1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孟燕;维瓦尔第及其小提琴协奏曲《四季》[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姚靖;海顿狂飙交响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3 李沛;从《间奏曲》看舒曼早期钢琴小品套曲中的标题性思维[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4 周冰琦;音乐美学视野中的浪漫主义钢琴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张梦榕;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与戏剧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晔;;谈标题音乐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告别》第三乐章[J];音乐创作;2010年06期

2 赵燕;;浅析标题音乐的发展[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刘潇;;浅谈肖邦《24首前奏曲》标题性[J];黄河之声;2008年17期

4 陈洪;;《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5 李彦明;增加"作品导读"提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2年04期

6 胡咏丽;音乐与非音乐因素融合的产物──标题音乐[J];音乐探索;2002年01期

7 王竹芬;;贝多芬田园作品的语汇和特征[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郑凤鸣;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之我见[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S1期

9 弗朗索瓦兹·埃斯卡尔;温永红;;音乐的副文本:音乐作品的标题(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黄莹;;试论西方标题音乐的发展轨迹[J];黄河之声;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伊娜;;乐圣贝多芬钢琴才能的启示——对中国当前钢琴教学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叶芳;;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美学意义[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谢滨妃;;从巴洛克时期到后期浪漫派的作品看调性语言的发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齐海东;;我是怎样讲授《交响乐欣赏》课的[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齐国;;音乐与情[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苏永进;李朝润;;办好社会音乐的一个有益尝试——浅谈创办江苏电视艺术团的体会[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于润洋;;从交响音乐鉴赏谈音乐的特性——在全国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课教师培训班上的学术报告[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伍润强;;音乐 时代大潮的浪花——谈潘军伟的两本书[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9 李众川;;理工科院校应重视音乐素质教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袁新荣;;音乐审美心理活动浅析[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巫育辛;拜谒贝多芬故居[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瓦格纳中国协会秘书长 音乐评论家 刘雪枫;最后的贝多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3 刘雪枫;心灵风暴与神圣的安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伊君;诗意与失意[N];音乐周报;2003年

5 卞祖善;简洁质朴 生动活泼[N];音乐周报;2004年

6 马跃;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N];音乐周报;2002年

7 戴定澄;洋溢着人性温暖与渴望的诠释[N];音乐周报;2003年

8 (日)泷本裕造 赵光 译;质疑罗曼·罗兰的贝多芬研究(上篇)[N];音乐周报;2007年

9 马萱译自《联合报》;遗失115年的贝多芬乐谱手稿被发现[N];音乐周报;2005年

10 张欢;北大小琴童纪念贝多芬235周年[N];音乐周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2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杨健;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李杰;音乐意象加工水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刘洪;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王旭青;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研究:语境·文本·音乐叙事[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汪涛;他律音乐美学探微[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9 陈鸿铎;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10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君;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王政;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振华;论贝多芬爱情题材艺术歌曲及演唱[D];河南大学;2009年

4 张炫;从贝多芬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看其风格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董方;贝多芬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19的研究与演绎[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雪莎;奏鸣曲式在贝多芬钢琴套曲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7 唐雯;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高潮处理手法[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裴佳;试论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兼谈早期键盘变奏曲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9 王焰;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婷;贝多芬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分析及演唱提示[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692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692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8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