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史料的解读看“笛上三调”问题
本文选题:笛上三调 切入点:史料 出处:《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摘要】:对于晋代荀勖笛上三调,音乐学界共有三说:一是三种调式,二是三种音阶,三是三种调高。本文从对史料的解读中,发掘出有力的依据,为"三种调高"说的立论提供依据。
[Abstract]:For Xunxu's three tones in Jin Dynasty, there are three theories in the field of music: one is three modes, the other is three scales, and the third is three tones.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ical data,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powerful basis,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theory of "three kinds of adjustment and elevation".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冯洁轩;调(均) 清商三调 笛上三调[J];音乐研究;1995年03期
2 罗科昀;智者千虑 或有一失——关于黄翔鹏先生在《宋书》、《晋书》“荀勖奏议”文献上的失误[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王誉声;相和三调“三种音阶”说[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帆;;宕昌的凤鸟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曹小云;;早期汉译佛经与中古汉语词语溯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汤城;;浅谈《史通》对范晔《后汉书》的评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阚绪良;吕晓玲;;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刘和惠;;关于郢爰一则史料辨误[J];安徽钱币;2000年02期
7 金仁义,张静;东晋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叶文举;;西汉《安世房中歌》与《郊祀歌》之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曲景毅;;文学史的错位与复位——对“建安之杰”、“太康之英”、“元嘉之雄”说法的再认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丁志军;;《樊南文集补编》所收《修华岳庙记》应为北魏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姚乐;;关于汉盐渎县的几个问题[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慧敏;;《诗纬》与两汉魏晋叙事文学[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七辑)——第八届 《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刊之二[C];2008年
4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5 窦怀永;;敦煌本《瑞应图》谶纬佚文辑校[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6 丁承运;;汉唐清商乐调研究[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韩启超;;六朝世家大族乐舞生活考[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U_安;;“貊盘”考——兼论游牧肉食方式对中原的影响[A];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李骜;;《宋书·乐志》所载《白头吟》曲辞校笺——兼论大曲的体制及对有关音乐文献的理解[A];第三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1年
10 周仕慧;;论乐府诗的对唱体式[A];第三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晋源;中国洞箫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8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9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曾智安;清商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明全;鲍参军诗歌创获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艳芳;皮日休吴地创作与吴文化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陈天e,
本文编号:1705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70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