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咏叹调《宛如枯萎花朵上的露珠》的艺术特色
本文选题:威尔第 + 《埃尔南尼》 ; 参考:《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摘要】:对戏剧男高音角色埃尔南尼的开场咏叹调《宛如枯萎鲜花上的露珠》的传统音乐戏剧结构,浪漫主义的热情风格,大音程跨度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简洁有效的句法等艺术修辞手法以及辉煌厚重的全胸声共鸣的英雄性男高音的演唱技术要求等若干要素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进而总结概括了这首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
[Abstract]:The opening aria to the dramatic tenor Hernani the traditional musical dramatic structure of "Dew like a withered flower", the passionate style of romanticism, the melodies of a long span of sound, the sonorous and forceful rhythm,Some factors, such as simple and effective syntactic and other artistic rhetorical devices, as well as the sing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heroic tenor, which resonate with the brilliant and thick whole chest sound, are analyzed in all directions.Then summarized the famous tenor aria art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value.
【作者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
【分类号】:J61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旭红;浅析我国佛塔的建筑艺术成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2 秦国林;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平议[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3 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第三声听辨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梁伟明;学术期刊的封面装帧格调论[J];编辑学报;2000年02期
5 汤云航;女娲神话考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戴峰;清初经世文风的鼓荡与转折——以唐甄《潜书》为中心[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7 刘宛;城市设计概念发展评述[J];城市规划;2000年12期
8 刘晓梅;新词语的词源研究概述[J];辞书研究;2003年02期
9 张萍;从国家本位到公众本位——建构我国城市规划法规的思想基础[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4期
10 熊志辉;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道敏;民权刑法论[D];北京大学;2001年
2 杨正瓴;时间序列中的混沌判定、预报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3年
3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田进文;从细胞到人体的阴阳五藏之演化及肝藏生理病理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6 阮仁良;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改善水质的机理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卫国;企业边界理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杜新丽;法律选择方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王海;现代社会的考试活动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小五;几种被子植物幼苗的结构、分化与演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积慧;中国旅游产业的形成及发展趋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3 陈红岩;本特松十五首二部创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吕晶华;“台湾意识”剖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5 王勇茂;中国古代宇宙论的若干问题[D];西北大学;2000年
6 王美钦;写实油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7 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峥;紫外光谱法在药物多组分同时测定及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2年
9 文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缘战略·中国实践[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刘嘉;中-美高等教育中计算机音乐课程现状和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咏叹调《她从未爱过我》的音乐结构及演唱分析[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2 李劲;;从“死亡美学”的原理浅析声乐作品《让我死亡》[J];大舞台;2011年08期
3 景作人;费斌;;带给人们音乐的爱——波切利“真爱奇迹”音乐会有感[J];歌剧;2011年07期
4 苗青;;来自心灵的声音——二十世纪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对我们的启示[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5 王娜;;声乐作品风格与演唱风格[J];艺海;2011年08期
6 史君良;;《声乐录音百年传奇史》(十)[J];歌剧;2011年09期
7 殷之声;;罗曼·茵格尔顿的音乐美学及情感品格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8 宋雷;;关于歌曲演唱二度创作的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张贺香;;试论自然地歌唱[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晓江;;属七和弦中三全音的价值及律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洋洋 译;聆听C·蒙特威尔第[N];音乐周报;2002年
2 陈立;唱响威尔第大型歌剧《纳布科》[N];北京日报;2001年
3 陈立;歌剧《阿伊达》的创作与经历[N];音乐周报;2003年
4 梁寒;成功的艺术合作[N];中国文化报;2000年
5 史君良;古意古风 纯正之美[N];音乐周报;2005年
6 杨燕迪;音乐会歌剧《唐·卡洛》观后[N];文汇报;2001年
7 张欢;让经典陪孩子过“六一”[N];音乐周报;2006年
8 赵爽;演出《阿依达》是国家实力的象征[N];北京日报;2003年
9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肇星;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印象[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史君良;一流音质 一流演唱[N];音乐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陶立新;论威尔第晚期歌剧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的继承与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林莲;威尔第歌剧《弄臣》中吉尔达的形象塑造探究及唱段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段哲;威尔第歌剧《茶花女》音乐和声技法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尹小虎;威尔第歌剧《弄臣》中重唱的艺术特征及演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丛媛媛;威尔第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建蓉;如何唱好《杨柳之歌》[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黄瑾;歌剧咏叹调《埃尔纳尼,,咱们逃走吧!》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7 叶秀玲;用歌声塑造形象[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宁;威尔第不同时期女高音咏叹调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之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瑾;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与演唱特色之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艳伟;威尔第三部歌剧中的男中音角色塑造[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43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74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