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之作:一种既高明又拙朴的创制——评上海师范大学刘正国教授发明的“七孔笛”
本文选题:“七孔笛” + 刘正国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4期
【摘要】:西乐东渐百余年间,传统民族乐器一直面临形制改易难题,孜孜以求者甚众。期间,竹笛改革形制虽堪以数十例计,但至今无推广普及者。拓展自身表现力仍为当下竹笛艺术发展重要命题。上海师范大学刘正国教授在传统六孔笛笛尾去除四基音孔、开设一角音孔再辅以活尾设计,发明专利乐器"七孔笛"而新增多种演奏性能:音域增加一个八度;筒音为角的制式令各音区音色音量产生新态、更富古朴韵味;筒音——即角音——基础上新增多种性质的常用滑音,等。这一简单而巧妙的改革,使竹笛形制更加拙朴,而表现力却得到大幅度拓展。
[Abstract]: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traditional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have been faced with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changing shape. During this period, bamboo flute reform can be counted as dozens of cases, but has not been popularized. Expanding its own expressive power is still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flute art. Professor Liu Zhengguo, professor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removed four pitch holes from the traditional six-hole flute tail, opened a corner tone hole and added a live tail design, invented the patented musical instrument "seven-hole flute" and added a variety of performance: add an octave to the range; The cylinder tone angle system makes the tone color volume of each sound area produce new state, which is more primitive, and adds many kinds of common slippery sound on the basis of horn sound, and so on. This simple and ingenious reform made the bamboo flute more unsophisticated, but its expressive power was greatly expanded.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2009年南京艺术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世纪中国竹笛演奏法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6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正国;;论当代辞书史著对“龠”的错误定说[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刘正国;《弹歌》本为“孝歌”考[J];音乐研究;2004年03期
3 刘正国;伶伦作律“听凤凰之鸣”解谜——中国上古乐史疑案破析[J];音乐研究;2005年02期
4 刘正国;;贾湖遗址二批出土的骨龠测音采样吹奏报告[J];音乐研究;2006年03期
5 刘正国;;杨荫浏十二等程律箫与十二平均律之异名[J];音乐研究;2007年04期
6 刘正国;笛乎筹乎龠乎——为贾湖遗址出土的骨质斜吹乐管考名[J];音乐研究;1996年03期
7 蔡敬民;;竹笛改革的尝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78年01期
8 刘正国;中国龠类乐器述略[J];人民音乐;2001年10期
9 戴亚;竹笛与西洋管弦乐队合作的实践和思考[J];人民音乐;2003年04期
10 刘正国;中国竹笛多声演奏开发[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Z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玉华;许万林;陈红军;;我国东夷氏族集团体育文化的流变及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2 程玉彪;关于音乐语言的一点思考——浅谈音乐欣赏教育的起点[J];滁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3 王在畅;;我国古代笛属乐器分析研究[J];电影评介;2006年18期
4 黄甜;;关于十孔笛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2年05期
5 蒋素利;徐一锋;;桂北“孝歌”文化内涵的解读[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6 胡亮;浅谈竹笛流派之“新派”[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7 刘正国;黄梅戏早期特色伴奏乐器“筹”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杨善武;;中国音乐史学创新:观念的更新[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刘正国;;论当代辞书史著对“龠”的错误定说[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徐飞,夏季,王昌燧;贾湖骨笛音乐声学特性的新探索——最新出土的贾湖骨笛测音研究[J];音乐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晋源;中国洞箫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2 刘洋;唐代宫廷乐器组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黎明;秦地笛子代表人物及其演奏作品音乐特点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晶晶;孝亲的音符[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华;《诗经》乐器“八音”类述[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韦勇军;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制横吹乐管器名三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克宾;秦汉道家律学思想的“四维”特征[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6 顾林景;何声奇长笛教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7 章俊;中原豫、皖两地民间宗教乐器“筹”的考察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清泉;中国古代笛属乐器的历史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9 孙毅;舞阳贾湖骨笛音响复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周金霞;明代戏曲音乐创作之民间性本质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居中 ,潘伟彬;河南舞阳贾湖遗址2001年春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2年02期
2 荣政;舞阳骨笛吹奏方法初探──兼谈“筹”与舞阳骨笛的比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3 冯光生;;珍奇的“夏后开得乐图”[J];江汉考古;1983年01期
4 刘正国;;道是无缘却有缘——忆对黄翔鹏先生的惟一一次拜谒[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萧兴华;中国音乐文化文明九千年──试论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发掘及其意义[J];音乐研究;2000年01期
6 徐飞,夏季,王昌燧;贾湖骨笛音乐声学特性的新探索——最新出土的贾湖骨笛测音研究[J];音乐研究;2004年01期
7 刘正国;伶伦作律“听凤凰之鸣”解谜——中国上古乐史疑案破析[J];音乐研究;2005年02期
8 刘正国;笛乎筹乎龠乎——为贾湖遗址出土的骨质斜吹乐管考名[J];音乐研究;1996年03期
9 易人;一首极具史学价值的《斫竹歌》[J];人民音乐;1999年07期
10 孙海;德国出土的“万年骨笛”[J];人民音乐;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林生;;中国竹笛移调记谱法[J];乐器;1993年01期
2 姜连文;;玲珑竹笛一世情[J];乐器;2011年05期
3 张旭;聆听刘森(二)[J];乐器;2005年11期
4 戴源道;中国竹笛教学探讨——呼吸换气法训练谈[J];中国音乐;2002年04期
5 武震;中国竹笛四大家[J];乐器;2002年12期
6 胡亮;严可;;近代竹笛音准调节改革研究[J];乐器;2007年11期
7 孟建军;;竹笛名家聊竹笛[J];乐器;2007年10期
8 张旭;;聆听刘森(三)[J];乐器;2005年12期
9 王文军;;浅谈中国竹笛学习中的自我调性色彩概念的培养[J];大舞台;2010年11期
10 顾永刚;;竹笛演奏过程中气与唇对音准的影响[J];剧影月报;2008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源道;中国竹笛教学探讨[N];安徽经济报;2001年
2 何忠安;笛声悠悠荡古镇[N];音乐生活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刁艳;唐俊乔获奖学生专场秀笛艺[N];音乐周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杨雪梅;音乐,让我们如此相通[N];人民日报;2011年
5 胡琦;锡城丝竹处处闻[N];无锡日报;2007年
6 卜大伟;金湘交响新作评析[N];音乐周报;2007年
7 汪建根;500国乐新苗争妍沈阳[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鄂文;湖北中国笛子艺术夏令营7月举行[N];音乐周报;2008年
9 安瑞;赵松庭笛子艺术研究会温州建基地[N];音乐周报;2008年
10 张忠宝 辽宁省锦州市第八中学;用“真行”探索教育的丰富内涵[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升;蔡敬民教授竹笛演奏艺术[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梁忠祥;新中国竹笛演奏技术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徐琦;中国竹笛与韩国大{探微[D];山东大学;2011年
4 朱贞瑾;中国竹笛表演艺术在台湾地区的发展与传承[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5 李霓霞;当代民族管弦乐中竹笛演奏的实践与思考[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6 徐鹏;孔建华笛子艺术中的创新与改革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7 常筝;江南丝竹中的竹笛演奏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8 王晓俊;近现代中国竹笛改革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9 刘彬;陆金山笛曲创作与演奏特点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10 张健;笛、箫乐器与电子音乐[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779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779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