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五四时期的平民音乐思想

发布时间:2018-04-22 00:34

  本文选题:五四时期 + 平民音乐思想 ; 参考:《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摘要】:五四时期的平民音乐思想是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思想在音乐领域的具体体现,其主张将音乐普及到一般平民,改变音乐为贵族特权享有的局面。这对当时中国的音乐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音乐创作、音乐教育以及美育活动三个方面。平民音乐思想为中国的音乐文化打开了一个平民化的崭新局面,具有开拓性和革命性的历史意义。
[Abstract]:The thought of popular music in the May 4th period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democratic thought advocated by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in the field of music. It advocates popularizing music to ordinary people and changing music to the situation of aristocratic privilege. Thi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Chinese music life at that time, which was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music creation, music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thought of civilian music has opened up a new situation of populace for Chinese music culture, which is of pioneering and revolutionary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静;萧友梅与北大音乐传习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杨世谷;蔡元培教育立国与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周大鸣;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形成与考古学的本土化[J];东南文化;2001年03期

4 刘锋;蔡元培北大改革成功原因剖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2期

5 黎霞;辛亥时期暗杀活动与光复会的关系[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刘虹,张秀坤;王国维、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比较——兼论王国维、蔡元培的人文教育精神[J];教师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7 刘道玉;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从创造性与大学精神谈起[J];高教探索;2004年02期

8 胡淑珍;二十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回眸(一)[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1999年02期

9 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10 马新峰;论高校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天涯;;论蔡元培的民众教育思想[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义;朱谦之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剑旄;蔡元培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佩良;江苏辛亥革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沈玉;1912-1949年民国绘画史学史视野下的滕固史学[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徐湘;论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扬眉;方法论视野中的“古史辨”派[D];山东大学;2005年

7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琼华;构建“以美育人”的中学德育模式[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杜军;论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现代性[D];青岛大学;2004年

3 李术红;中国古代原创性教育思想的形成及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晓行;美的孕育与绽放[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浪波;互助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武端利;国民党政权秘密会社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刘玉冰;实施语文教学美育,,达成素质教育目标[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颜红梅;近代西方德育方法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吴雪;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郭莉;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敏;;五四时期的平民音乐思想[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马蓥伯;“只要主义真”──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现实意义[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年04期

3 林吉玲;五四时期家庭观念的重构及其体现[J];济南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冯建辉;五四时期的百家争鸣[J];炎黄春秋;2002年06期

5 张德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历史特点平议[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秦弓;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上)[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姚芳藩;;我对五四时期三次论战中几个问题的看法——《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反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一书读后感[J];学术月刊;1961年12期

8 张紫晨;;从五四时期民间文学工作所想起的[J];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03期

9 陈杰;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文化“韬略”[J];中州学刊;1988年05期

10 许志英;;中国人有一个说不完“五四”[J];江苏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川祯浩;王捷;;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思想与茅原华山、陈溥贤[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2 张友余;赵爽英;;五四时期的数理学会和数理杂志——现代数学在中国全面起步的故事[A];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瑞莲;丁爱英;;浅论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与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之异同[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4 王岱英;;试论五四时期新诗中的爱国主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文化格局论析[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7 王元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8 汪雨涛;;“新女性神话”的缔造——试论冰心五四时期小说创作[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鑫磊;;从“青年与老年”之争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代沟[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王杏玲;;“科学”“民主”与科教兴国[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陈先初;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N];光明日报;2010年

2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梁景和;五四时期社会文化的嬗变[N];光明日报;2009年

3 李倩 宋云河 孟少华;透过迷雾是霞光[N];吉林日报;2002年

4 余蔷薇;寻找“个人”的风景[N];文艺报;2007年

5 秦弓;应该重视翻译文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宁肯;咀嚼八十年代[N];文艺报;2007年

7 孙守让;《玩偶之家》和“五四”的激情碰撞[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王蒙;汉字思维和拼音思维是不一样的[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余华林;民国时期的男女平等观念与妇女职业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郑立华;一部大胆“出位”的舞台剧[N];中国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5 张黎敏;《时事新报·学灯》:文化传播与文学生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新亮;后五四时期中西医汇通学派《伤寒论》解释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赵冬梅;五四时期的翻译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杨智勇;《改造》杂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黎红;“调和论”与文化改造的理论和实践[D];南开大学;2003年

10 段炜;晚清至五四时期女性身体观念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传国;平民主义—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社会改造的新思路[D];复旦大学;2008年

2 江海燕;五四时期新型知识分子的女权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杨树国;略论傅斯年五四时期的文学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平保兴;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全健;五四时期胡适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华晓书;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唐巧天;五四时期与三十年代中西文化论战中关于西化论的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亚丽;论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就[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9 夏浩;五四时期婚姻伦理思想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志伟;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转变及其动因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84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784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b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