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新中国声乐学术热点问题的追溯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8-04-27 07:18

  本文选题:中国声乐 + 声乐学术 ; 参考:《北方音乐》2015年12期


【摘要】: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力度始终在不断上升。声乐以音乐作为媒介,在语言的综合作用下共同结合成为了艺术,从古至今一直被大众喜闻乐见。回顾我国近现代的百年历史不难看出,声乐艺术的发展不仅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审美享受,更是于社会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便有学者提出,声乐的发展,应立足于群众的时代,同时与时俱进,开始新中国声乐艺术之门。尽管其观点所认为的"以声乐为主"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但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歌唱艺术本身于革命实践的重要地位。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对新中国声乐学术热点问题进行总结概括性追溯与反思,旨在为进一步发扬中国声乐的学术热题与艺术之美做出些许贡献。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people's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improved all round. Under this background, people's pursuit of spiritual level has always been on the rise. Vocal music, as a medium of music, has become an art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action of language, and has been enjoyed by the public since ancient time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vocal music not only creates more aesthetic enjoyment for people, 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ety. Befor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some scholars put forwar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vocal music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imes of the masses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lthough his view of "vocal music as the main" has some bias, it can to a great extent reflect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singing art itself in the revolutionary practice. This paper will take this as a starting point to sum up and reflect on the hot academic issues of vocal music in New China, in order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academic hot topic and the beauty of art of Chinese vocal music.
【作者单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分类号】:J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吉钰梅;;美声唱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刍议——兼谈构建中国声乐学派[J];歌唱艺术;2013年11期

2 刘涛;;多元音乐文化观在中国声乐艺术中的实践[J];歌唱世界;2014年01期

3 郭克俭;;学科概念驱动下的自觉意识(上)——1997至2007年我国(大陆)声乐学术叙事考索[J];音乐研究;2008年05期

4 徐茜;;“交叉”劈新路 声乐著华章——徐行效教授声乐理论研究、践行与启示[J];人民音乐;2012年11期

5 郭克俭;;分歧与弥合——新中国第二次声乐学术论争高潮回顾与思考[J];中国音乐学;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时俊;;中国近百年美声作品的演唱变革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5年17期

2 姬彬霞;;关于声乐教学的一些思考[J];黄河之声;2010年09期

3 张敏桦;;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区域化的必然性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4 余政仪;王莉;;对当下流行演唱教学模式的成因分析及改进建议[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韩乐翔;;中国美声唱法的大众化趋势[J];黄河之声;2015年07期

6 王小天;;“声乐美学”研究刍议[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黄敏姣;;在声乐教学中糅合舞台表演训练实践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孟新洋;;以我为主 借鉴为辅——谈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吸收与借鉴[J];艺术评论;2011年11期

9 林少坚;;音乐表演专业发展市场前景浅析[J];艺苑;201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睿;接受美学视阈下声乐艺术跨界交融现象探析[D];西南大学;2009年

2 梁庆东;论高师声乐教学的民族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白雪;汤雪耕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及教学探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梁小成;2000—2010年间民族声乐理论研究文献综述[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5 李爽霞;民族唱法在演唱中的若干误区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罗中一;从我国30多年美声唱法研究文献看声乐教学理论之构建[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7 周奇;谢绍曾声乐艺术理论与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丁;声乐艺术学科发展的前瞻性构想——也论建立当代声乐艺术科学理论体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8期

2 徐行效;试论歌唱者的心理训练[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3 郭建民,赵世兰;六十年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土”“洋”关系的微妙变化[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李双江;;我是怎样唱高音的[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徐行效;建立一门新学科—合唱指挥心理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徐行效;歌唱者心理状态初探[J];音乐研究;1987年02期

7 杨曙光;中国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定位与发展[J];音乐研究;2001年03期

8 樊祖荫;;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6年01期

9 郭克俭;;新中国声乐学术热点问题的追溯与反思[J];音乐研究;2010年03期

10 章建刚;;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逻辑[J];南方论丛;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康慧丽;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理论体系探悉[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燕;;中国声乐作品与当代社会[J];四川戏剧;2007年02期

2 陈燕;;女中音中国声乐作品研究探讨[J];中国音乐;2009年01期

3 杨云杰;;中国声乐对戏曲艺术的吸收与借鉴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2期

4 陆慧芬;;中国声乐语言的结构特点与运用[J];大舞台;2010年11期

5 薛静;;声乐学习中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1年19期

6 付红艳;;试论京剧演唱对诠释中国声乐作品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7 马金泉;;中国声乐赛事刍议[J];歌唱艺术;2011年02期

8 卿泽;;中国声乐作品的力度形态与风格之联系初探[J];音乐创作;2013年06期

9 冯光钰;努力创立中国声乐学派──从“中国声乐学术研讨会”谈起[J];中国音乐;1997年03期

10 陈石萍;中国声乐史折枝[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行效;徐茜;;20世纪中国声乐心理学术研究的回顾与思考[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徐行效;徐茜;;20世纪中国声乐心理学术研究的回顾与思考[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辉;对中国声乐学派的思考(摘要)[N];音乐周报;2013年

2 金铁霖;中国声乐的发展与未来(摘要)[N];音乐周报;2013年

3 ;中国声乐学派的构想和构建(续第40期)[N];音乐周报;2013年

4 吴雁泽;打起中国声乐学派的大旗[N];音乐周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刁艳;中国声乐寻根之旅延安起航[N];音乐周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杨竞;中国声乐要展现中国文化的个性和魅力[N];辽宁日报;2012年

7 白宙伟;用中国的方式办中国的事[N];音乐周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金惠子;中国声乐追梦人[N];音乐生活报;2011年

9 陈言放;浅谈中国声乐发展的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李晓晨;金铁霖:让“中国声乐”唱响世界[N];文艺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曾萱;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特点分析与风格把握[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媛媛;“中国声乐”教育体系中兼容并包特征的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3年

3 僧文莉;论美声花腔演唱艺术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聂品;论女中音声部中国声乐曲目的选择[D];武汉音乐学院;2015年

5 周晶;《唱论》解读两题与“中国声乐学派”[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朱容乐;中国声乐心理学简史(1981-2010)[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宋晓晨;廖昌永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创新[D];天津音乐学院;2015年

8 刘紫光;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应用[D];西安音乐学院;2015年

9 陈一楠;中国声乐教育师资与人才培养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09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809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d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