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音乐对契丹民族音乐发展的影响
本文选题:唐宋音乐 + 契丹音乐 ; 参考:《兰台世界》2014年30期
【摘要】:契丹民族统一北方草原建立辽王朝之后,曾经发展、活跃于北方地区四百余年,历史变迁中契丹人在保留着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不断学习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各种优秀文化与先进技术,使契丹民族得以不断强大。
[Abstract]: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iao Dynasty, Qidan nationality unified the northern grasslands, which had developed and been active in the northern region for more than 400 years. In the historical changes, the Qidan people kept their own tradition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learn all kinds of excellent culture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of Han nationality and other nationalities, which make Qidan nationality more powerful.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张金铣;赵翼论新、旧《五代史》的文献价值与史学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一;契丹西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欣;《契丹国志》史源疏证举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逢春;行政价值观与行政发展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小琴;契丹辽人的敬母风尚[J];兰州学刊;2004年06期
2 毛利英介,陶玉坤;1074-1076年契丹(辽)宋间地界交涉的原因——以契丹方面为中心[J];蒙古学信息;2004年04期
3 韩世明;第三届全国辽史契丹史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08期
4 高晶;;论契丹民族对沈阳历史文化的贡献[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高晶;;论契丹民族文化特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娄佳杰;;契丹民族文化的特征[J];兰台世界;2006年11期
7 肖爱民;;契丹人消失之谜[J];寻根;2006年03期
8 李晓峰;;契丹文化观与契丹艺术[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黄凤岐;;契丹科学技术研究[J];东北史地;2007年03期
10 王禹浪;孙慧;戴淮明;;契丹称号的含义与民族精神[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乃雄;;契丹字钱性质探[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2 杨富学;;回鹘文化影响契丹的点点滴滴[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任爱君;;关于契丹族源诸说新析[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4 李晓峰;;镌刻在历史时空的生命诗章——《契丹艺术史》概要[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5 朱文民;;浅议契丹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王革勋;陈文道;;契丹王朝对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贡献[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贾敬颜;;契丹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8 刘凤翥;于宝林;;契丹字研究概况[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9 张郁;;草原丝绸之路——契丹与西域[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10 张景明;;契丹的茶与茶文化研究[A];饮食文化研究(2006年第2期)[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国庆;考古资料与契丹社会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2 李平;谁是契丹人的后裔[N];科技日报;2004年
3 李平;契丹族“集体失踪”之谜[N];西部时报;2004年
4 李富;赤峰:9米高契丹图腾柱向世人展示契丹文化[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5 梁世芳 刘建军;平泉县构建契丹文化产业集群[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6 凤凰;契丹人今在何方[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7 李富;考古史料再现:契丹人与猎犬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谊[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梁世芳 王立军 刘建军;平泉县致力构建契丹文化产业集群[N];农民日报;2008年
9 记者 王珍;还原一个真实的契丹王国[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探索辽代契丹族“集体失踪”之谜[N];沈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永志;契丹史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许月;辽代契丹人群分子遗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任爱军;契丹辽朝前期(907~982)契丹社会历史面貌解析[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夏宇旭;金代契丹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吴东颖;契丹古尸分子考古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6 王福利;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7 陈大远;宋代出使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冬梅;增补《辽史·世表》之唐代契丹君长及世次兼论唐与契丹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魏蔚;关于契丹建辽的几个重大史实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一;契丹西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鹏宇;蒙元时期契丹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博楠;关于遥辇契丹的几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晶;辽代契丹人勇武精神嬗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7 郜博;试论渤海国灭亡前后契丹与高丽之间的关系[D];延边大学;2013年
8 岳东;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的南下扩张[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宋筱静;关于唐代大贺氏契丹的几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学会;金世宗对契丹政策的调整及其社会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22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922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