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的歌词语言形象分析
本文选题:民族声乐教学 + 歌词 ; 参考:《名作欣赏》2010年11期
【摘要】:本文从民族声乐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歌词语言的形象在歌唱中进行准确的表现作了系统分析:一、表现"哀心"的歌词语言形象分析;二、表现"乐心"的歌词语言形象分析;三、表现"喜心"的歌词语言形象分析;四、表现"怒心"的歌词语言形象分析;五、表现"敬心"的歌词语言形象分析;六、表现"爱心"的歌词语言形象分析。这对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和民族声乐教学的水平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Abstract]:From the angle of the teaching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exact expression of the image of the lyrics in singing: first, the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the lyric language, the seco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image of the lyric language of the expression of "happy heart"; Third, the analysis of the lyric language image of "happy heart"; fourth, the analysis of the lyric language image of "angry heart"; (5) the analysis of the lyric language image of "respect heart"; and the sixth, the analysis of the lyric language image of "love". It can improve the singing ability of music majors and the level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teaching.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4.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松;声乐学习中要处理好的几对辩证关系[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陈虎;赵开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声乐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3 石月婷;;师范院校声乐课程设置探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胡郁青;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王阿力;美声与民声辨析——兼答高师音乐系学生常提的一个问题[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温彩玲;浅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异同[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金芙蓉;略论歌唱呼吸与美声歌唱[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朱善梅;歌唱艺术的三度创造[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张蓉;论两首歌剧咏叹调演唱的呼吸应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保荣;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D];河南大学;2001年
2 李小戈;“软”系统方法论在声乐活动中的应用初探[D];河南大学;2002年
3 常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黄莺;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5 周巍;关于何纪光“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庄晔;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卡瓦拉多西角色的形象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宋薇;蒙汉调的文化内涵与演唱风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吴岩峰;吸吮多方甘露,,润我自身歌喉[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东冶;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董颖;在保存民族声乐传统韵味中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莹;;谈民族声乐教学实践课的多样化[J];音乐生活;2011年09期
2 王燕;白丽荣;;文学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楚燕侠;;民族声乐教学发展方向的探索[J];音乐大观;2011年05期
4 朱泓阳;;男高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唱法浅析[J];学周刊;2011年06期
5 车红娟;;近十年中国民族声乐“花腔”研究综述[J];艺海;2011年08期
6 曹曦;;论声乐艺术中的情感特征[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7 萨日娜;;蒙古族长调民歌歌词的艺术特征[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武瑶;;谈音乐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从唱响红歌赞叹音乐的力量[J];知识经济;2011年18期
9 严燕汝;;歌词中点石成金的词[J];才智;2011年22期
10 柴莺;王晓娥;;谈谈声乐艺术中歌词的音乐性[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建民;;长城(歌词)[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0年第4期[C];2010年
2 樊成岩;;歌唱中的咬字吐字[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3 李慧明;;不待山重水复 已现柳暗花明——歌词换韵刍议[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林荣钦;;对当代流行歌曲中歌词低俗化现象的反思[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党永庵;;三秦词家:写在纸上的深情歌唱——《陕西歌词百家作品选(1949—2009)》序言[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九年)[C];2009年
6 马树春;;略论流行歌曲的文学之美[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7 林红;;歌唱应给人以美的享受——声乐教学浅谈之一[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8 杨昌国;;工具·艺术:苗族舞蹈走向生活[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9 谭孝鑫;;黄河水不断 太行颂歌长——山西抗日战争中的音乐文化[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10 刘建刚;;论声乐教学中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峰;王昆:民族声乐教学要注重风格多样化[N];中国艺术报;2009年
2 直言;歌词不能只剩下逗乐解闷[N];工人日报;2011年
3 直言;歌词:通俗不能庸俗[N];光明日报;2011年
4 高昌;不能轻视歌词的语言推敲[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晨枫;歌词为歌唱而写[N];音乐周报;2003年
6 曹绍德;歌词贵在卓然天成[N];音乐周报;2003年
7 幼彤;好歌要有好歌词[N];中国艺术报;2001年
8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俊;在“南方以南”尽情歌唱[N];深圳特区报;2010年
9 王巍;歌词创新里程的鉴证[N];音乐周报;2003年
10 苏夏;让旋律从歌词中跃出、飞翔![N];音乐周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巴奈·母路;灵路上的音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克永;论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特点及其贡献[D];河北大学;2010年
2 韩冰;孜孜润育筑心楼 桃李枝下好园丁[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颖;西安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学实践[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4 李晓雅;从龚琳娜“新风格”音乐看民族声乐教学[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5 杨小燕;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现代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和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军英;方文山歌词艺术的多维论析[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江奇;润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容世杰;声部划分、声音分类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紧密结合的必要性[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9 陈美丝;香港流行曲歌词中的女性形象(1985—2000)[D];暨南大学;2001年
10 张建华;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23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92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