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笛》咏叹调《多么美丽的肖像》艺术分析
本文选题:莫扎特 + 魔笛 ; 参考:《青岛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魔笛》是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作品,它综合了喜歌剧、意大利歌剧、神话剧多种因素,广泛运用了民间音乐素材,在德国歌剧上开辟了新纪元,标志着莫扎特的创作水平达到了顶峰。《多么美丽的肖像》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爱情咏叹调,作品演唱于第一幕第四场,充分表现了塔米诺在看到公主肖像时候内心活动及情感变化。 本文将以分析莫扎特歌剧《魔笛》作为切入点,以歌剧咏叹调《多么美丽的肖像》为主要分析对象,从语言特点、音色要求、角色形象等几个方面对咏叹调进行艺术分析,着重讲解咏叹调音乐走向及不同歌唱家的演唱处理对比。 全文正文部分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莫扎特及其歌剧魔笛,主要包括莫扎特生平、歌剧创作历程和特点、歌剧《魔笛》创作背景和剧情。第二部分对《多么美丽的肖像》及主人公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不同歌唱家的演唱从音色把握、情歌处理、舞台形象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Abstract]:"Magic Flute" is the last opera of Mozart. It combines many factors of opera, Italy opera, mythology and drama. It has widely used folk music material and opened a new era in German opera. It marks the peak of Mozart's creative level. Singing in the fourth scene of the first act shows Tamino's inner activities and emotional changes when he sees Princess portrait.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analysis of Mozart's opera "the Magic Flut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aking the opera aria < what a beautiful portrait > as the main analysis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arias from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the tone color requirements, the role image and so on, focusing on the direction of the aria music and the contrast of the singing and handling of different singers.
The text part of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he magic flute of Mozart and his opera, mainly including the life of Mozart, the cours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pera creation, the opera "the Magic Flute",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and the plot. The second part of the "beautiful portrait > and the hero" analysis. Third parts, the singing of different singers from the tone, the emotion, love Song processing, stage im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文兴;;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2 刘清明,张洋;谈曲式分析的小型曲式图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李道琳;论声乐作品的抽象因素与歌唱教学的形象化[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邓丽娟,张晓华;论音乐分析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胡郁青;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胡郁青;析杰出的意大利歌剧大师罗西尼[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胡郁青;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现象透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吴扬廷;西部音乐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大有可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郑鸿,江芸,朱昌义;健美操音乐节奏的内在效应探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0年06期
10 杨菁;伍润华;;标题与形象的虚实处理——李斯特《塔索:哀诉与凯旋》的音乐形象分析[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守迁;王鑫;刘涛;汤永川;;音乐情感的语言值计算模型研究[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蔡蕾;;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3 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4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思琦;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9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10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保荣;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D];河南大学;2001年
2 程倩;希曼诺夫斯基钢琴前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徐姗娜;简论文学和音乐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1年
4 李小戈;“软”系统方法论在声乐活动中的应用初探[D];河南大学;2002年
5 梁江歌;论中国扬琴伴奏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洁;舒曼两首钢琴套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汪高原;论调式与调性的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小力;巴托克《第三、第四弦乐四重奏》分析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徐璐;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钢琴作品创作技法的分析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静 ;罗西尼对歌剧戏剧性的拓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41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94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