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嬗变
本文选题:欧阳修 + 音乐美学 ; 参考:《中国音乐》2010年01期
【摘要】:欧阳修作为北宋时期文人音乐家,其音乐美学思想远承三代经典,兼收诸子百家之长,近接魏晋、隋唐之论,并蓄儒、道、释之精华,在自我音乐实践和体悟的基础上形成了诸多发人深省的音乐美学观点。本文着重对欧阳修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历史的梳理,认为欧阳修音乐美学思想出现了三个阶段性的变化:早期主要是对儒家的礼乐思想进行阐发,中期时转向古琴音乐审美理论,推崇"淡和"的风格,晚年时又由"心理"向"身体"拓展,衍生出音乐自然观和养生观,开音乐治疗论的先河。
[Abstract]:As a literati musician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Ouyang Xiu's music aesthetics thought was far from three generations of classics, and had received the views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nd stored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On the basis of self-music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 many thought-provoking musical aesthetic viewpoints have been form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uyang Xiu's music aesthetic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three stages of changes in Ouyang Xiu's music aesthetics: the early stage is mainly to explain the Confucian thought of etiquette and music. In the middle of this period, he turned to the musical aesthetic theory of Guqin and praised the style of "light harmony". In his later years, he expanded from "psychology" to "body", derived the view of nature and health of music, and opened up the theory of music therapy.
【作者单位】: 江苏教育学院南京学前教育分院艺术系;
【分类号】:J6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波;;论指挥美学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升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童江梅;;论合唱训练的着力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3 程海艳;;宝卷音乐美学思想探微——以《临泽宝卷》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4 梁宇;;从舞赋走进汉代舞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汤其林;唐玲;;从《论语》看孔子的乐舞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胡迪聪;;浅析儒家乐论思想与中和论美育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张静亚;;浅谈《声无哀乐论》中的“声”“情”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陈晔;;浅谈音乐欣赏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9 覃勤;;中国“乐”与“诗”的分合渊源及关系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薛冬艳;;中国音乐美学中的文人气质散议[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心希;;泉州书院、社学的发展与朱熹理学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3 余瑾;鲁新华;林华景;李莉;古琨如;;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老年音乐保健[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3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莉君;浙江省磐安县仰头村《炼火》仪式的音声民族志[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曦;论由中国民歌改编钢琴曲的创作与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匡秋爽;红色经典音乐的美育价值与传承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玲;从中西文学与音乐的关系看文学与音乐欣赏中的互相渗透[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6 薛丽;探究声乐演唱之美[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寇冠宇;大陆校园民谣的兴衰及其原因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琪;先秦儒家音乐与道德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马幔;“和而不同”[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刘潇;双钢琴的教学构想[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进燕;;叔本华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瓦格纳的影响[J];歌海;2010年03期
2 王文卓;;从教材建设略窥当下音乐美学研究的现状[J];大舞台;2010年02期
3 高拂晓;;感性与理性之间——德国古典美学中的音乐美学之思[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李晓峰;;爱德华·汉斯立克与“自律论”音乐美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周来祥;论《乐记》的美学思想[J];人民音乐;1984年01期
6 陈乃良;;浅议《诗经》性情纯化的儒家音乐之美[J];职业技术;2007年24期
7 周益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音乐和谐说》[J];音乐世界;1987年04期
8 费邓洪;对一种主“静”的音乐美学观的探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9 万志全;;论扬雄的音乐美学思想[J];人民音乐;2007年10期
10 秦琴;;从嵇康到汉斯立克[J];名作欣赏;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耀华;;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跨文化音乐比较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邓四春;“音乐是上界的语言”[N];音乐周报;2001年
2 陶亚兵;中国近代室内乐(六)[N];音乐周报;2001年
3 邓四春;“音乐是上界的语言”[N];音乐周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轩小杨;先秦两汉“和”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亚;《淮南子》音乐美学思想的矛盾统一性[D];河南大学;2010年
2 李明辉;胡戈·里曼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贺林林;嵇康与阮籍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4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贤;《衡曲麈谭》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夏贤智;西方音乐美学情感论视域下的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颜彬;欧阳修音乐美学思想的重新梳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雪;浅论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中的“流行”因素[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艳红;“山歌社”群体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育蓉;恩斯特·布洛赫音乐美学思想初探[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983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98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