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呼吸与发声对歌唱换声技巧的影响
本文选题:歌唱 + 换声 ; 参考:《音乐探索》2010年03期
【摘要】:歌唱基本要素中的呼吸与发声对歌唱换声技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备换声能力的歌唱来自歌唱者处于何种呼吸状态;来自对震源体精确的调控能力即良好的发声状态;来自高泛音引导下的整体共鸣歌唱技巧。换声技巧中的呼吸与发声因素的合理解决,既包含了古老意大利学派的教学思想,更是当今科学研究和教学手段研究的成果。合理运用对抗力,精确控制呼吸,通过"准确设想"对于震源体精确的调控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理念。
[Abstract]:The breath and voice in the basic elements of singing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inging technique. The singing with the ability to change the sound comes from the breathing state of the singer, from the accurate control of the source body, that is, from the sound state of the sound, and from the singing skills of the whole resona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high overtone. The reasonable solution of the breathing and vocal factors in the technique of sound exchange not only contains the teaching ideas of the ancient Italian school, but also the achievemen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methods. It is an important idea not to be ignored that reasonable use of antagonism, accurate control of respiration and accurate control of the source body through "accurate assumption".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音教系;
【分类号】:J6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铨剑;;评黎英海钢琴伴奏音乐的艺术特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郑顺女;如何实现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造[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陈俊凤;;对电影音乐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几点研究[J];电影评介;2006年16期
4 施咏;对音乐审美“异化”现象的剖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王修信,胡维平,王强,曾思恩,梁冬冬,郑章华,姚铁均,许爱华;微型计算机在喉疾病声谱分析中的应用[J];广西物理;1997年02期
6 黄鸾,陈琼;“打破心理预期”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李芳;艺术体操运动员音乐欣赏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8 尹青珍;咏叹调《献身艺术,献身爱情》的演唱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段卫红;论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王志军;论歌唱者的听觉感知及其对歌唱的作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思琦;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邹燕凌;中国汉传佛教梵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保荣;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D];河南大学;2001年
2 秦琴;《溪山琴况》中的音乐审美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乐心;比包普[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4 王志远;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邓深海;技术与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雄鹰;西洋歌剧咏叹调的美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向健美;二胡演奏技艺中的情理交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曾芳;中小学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曾琳智;论《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性[D];湘潭大学;2003年
10 张虹;对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作品若干艺术装饰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艳;;歌唱中应该怎么调节心理状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4期
2 周亚娟;;论心理调控对歌唱中声门运动的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王德才;;论歌唱者与曲目的最佳契合点[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张俊;;歌唱训练中微声唱法微探[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5 项亮;;论头声性歌唱的作用与运用[J];艺术教育;2004年05期
6 赵亚男;;浅谈歌唱的创作思维[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0期
7 何仕剑;;浅谈声乐的发声机能活动过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8 陈玲;;浅议打开喉咙在歌唱中的重要性[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6期
9 徐桂华;;浅谈如何完善歌曲的情感处理[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10 刘蕴博;;头腔共鸣的重要作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超;;歌唱的艺术处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周建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训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3 陈茉玲;;歌唱呼吸散论[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孙晓春;;略论民族声乐作品的处理与表现[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5 姜瑾;;从美学角度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6 林红;;歌唱应给人以美的享受——声乐教学浅谈之一[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7 匡雅玲;;浅谈“演唱风格”及其训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刘畅;宋军;;论声乐教学中的美感教育[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代翠娥;;浅谈童声训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10 张俊田;李伟;;“声由心出”——谈谈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没听出帕瓦罗蒂唱歌有换声区[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郭博文;唱歌健身也要讲科学[N];中国体育报;2009年
3 谭晶;传播和谐是歌唱者的天职[N];山西日报;2006年
4 孟凡虹;听英国皇家歌剧院总监大卫讲课的感受[N];中国艺术报;2007年
5 胡英华;像小鸟一样地呼吸[N];音乐周报;2003年
6 郝新豫;歌唱的运动与夸张[N];音乐周报;2004年
7 王景彬;德国声乐学科声部划分体系与女高音[N];音乐周报;2005年
8 李燕;辨证看待“紧”与“松”[N];音乐周报;2001年
9 闫业景;声情并茂谈歌唱[N];江淮时报;2005年
10 建忠 国安;中国音协合唱联盟举办首届声训班[N];中国艺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及其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桦;论人曲合一的艺术效果[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迎;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3 王娜;论打开喉咙在歌唱中的重要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伟欣;音乐内心听觉与声乐艺术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5 赵俊娜;论声乐表演中歌唱与语言的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6 何琪;浅谈歌唱声带小结的形成和防治[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7 于倩;论西洋歌剧中的女高音声部划分[D];青岛大学;2007年
8 孙敏;论情感在声乐艺术中的意义和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盛况;论美声唱法中的声情并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柏艳;声乐表演艺术心理路程的调查分析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62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06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