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前奏曲的研究及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选题:钢琴前奏曲 + 浪漫主义时期 ; 参考:《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Prelude"前奏曲,这一古老的体裁经过历史的发展及衍变,在浪漫主义时期终于真正脱离“引子”功能的附属地位,成为了完全独立的音乐作品——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特性小品。经由肖邦、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和福雷的确立、发展和延伸,特别是肖邦对前奏曲创作的贡献,他使前奏曲成为了独立的钢琴音乐体裁,而且创作出了音乐史上纯音乐性的钢琴套曲形式。四位作曲家之间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但又各领风骚,独具特色。本文将通过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前奏曲本体分析,对作品中他们各自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奏技术和教学的运用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和论述。 本文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调查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及文本分析的方法,主要通过对音乐结构、和声、旋律及织体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来揭示乐曲的演奏及教学运用。教学研究方面主要从技术运用角度与音乐运用及曲目搭配两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及建议,试图对钢琴前奏曲这一体裁的教学获得更全面的关注。
[Abstract]:"Prelude" prelude, the ancient genr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istory, in the romanticism period, finally out of the "introduction" function attached to the position, became a completely independent music works-romantic period piano characteristics sketch.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of Chopin, Rachmaninov, Scriabin and Frey, especially Chopin's contribution to the creation of the prelude, he made the prelude an independent piano music genre. And has created the music history pure musical piano ensemble form. The four composers have a relationship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but ea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omantic period of piano prelude Noumenon analysis, the works of their respectiv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use of playing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for different angles of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paper are mainly literature survey, histor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ext analysis,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music structure, harmony, melody and texture, etc. To reveal the performance and teaching of music. In the aspec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wo aspects: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music and the collocation of music, in order to get more comprehensive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piano prelud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2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楠;;从一个诗人的成长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刘双;;浪漫和真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在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中的比较[J];艺术教育;2007年12期
3 许梅花;;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衰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6期
4 张红辉;许杨;;浪漫主义风格服饰探源及发展[J];作家;2009年14期
5 石慧香;;舒伯特与舒曼和艺术歌曲[J];魅力中国;2010年07期
6 许凤;;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罗伯特·舒曼标题音乐的文学思维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岳睿;;论古典与浪漫的交融——门德尔松艺术歌曲创作[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8 袁军涛;;优雅与平衡的契合——论门德尔松音乐的审美风格[J];作家;2011年10期
9 李永云;;谈浪漫主义时期形成民族乐派的流与源[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韩绮丽;;论肖邦钢琴音乐中的审美追求[J];作家;2008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罗娱;;从终止式看不同时期和声语言的特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冰;;为什么对俄罗斯只能信仰?——从一首四行诗的阐释说起[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霜;;和声共同课教学中和声分析的思维与视角[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胡磊;;谈谈和声主科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有关和声主科教学中对增三和弦转调内容的补充[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孙莹;;浅谈钢琴作品中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性[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6 霍晓珊;;《弗兰肯斯坦》中玛丽·雪莱对19世纪英国社会伦理道德观的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温永红;法国的音乐与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本报实习生 李纯一;朱昊:有厚度又有光亮[N];文汇报;2010年
3 马小依;以油画之名 寻大师之境[N];美术报;2007年
4 马雷勒·奥伊特肯(Mareile Oetken);儿童图书插图的倾向和传统[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岑晓琳;盛原弹琴 技“巧”乐“妙”[N];音乐周报;2006年
6 镜子;城市文化与个性[N];兵团日报(汉);2004年
7 言一;钢琴故事二十年[N];东方航空报;2008年
8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薛梦筱;用音符勾勒出的完美画卷[N];音乐生活报;2011年
9 潘丽君;法国艺术歌曲及演唱要义(上)[N];音乐周报;2008年
10 张容;阳春白雪撒向人间[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卢敏;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类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鑫;济慈追寻经典化之路与浪漫主义后世书写传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晓姝;哥特之魂——哥特传统在美国小说中的嬗变[D];吉林大学;2009年
6 金毅妮;18-19世纪管弦乐法素描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7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汪涛;他律音乐美学探微[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颖艺;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前奏曲的研究及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2 王袁;张帅三首钢琴前奏曲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徐真;德彪西钢琴前奏曲解析与演奏[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戴蒙利;德彪西钢琴前奏曲中的五声性因素[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杨洋;梅西安《钢琴前奏曲》第八首<风中映像>的分析与演奏[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6 刘畅;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Op.34)之初探[D];西南大学;2012年
7 马冬莉;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侯田媛;肖斯塔科维奇《24首钢琴前奏曲》(Op.34)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9 周林华;《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集》第一集演奏版本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程倩;希曼诺夫斯基钢琴前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104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10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