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蒙短调与漫瀚调比较研究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East Mongolian short and Man Han tones is the result of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Mongolian and Chinese, but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usical color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audience groups, the way of expression of lyrics, the language of singing, the creative techniques, and so on with sound, moistening and so on,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and determine the stylistic attributes of the two kinds of music colors. By exploring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two different songs, this paper reveals their cultural ownership an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作者单位】: 衡水学院;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久盛;满族萨满神歌考略[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史维生;;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J];中国音乐;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鹏程;;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J];成才之路;2008年03期
2 沈亚丹;论中国艺术形式的泛音乐倾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张文龙;;旋律是推动剧情发展的灵魂——音乐剧《猫》的主题旋律分析[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1期
4 刘永福;;2007中国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研究评介[J];电影评介;2009年20期
5 陈龙海;;中国古典音乐的线性意识[J];广播歌选;2008年05期
6 黄汉华;由诗及乐 由乐及美——宗白华《美学散步》阅读札记[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黄汉华;言、诗、歌、乐之联系与转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王涛;;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主题旋律分析[J];歌海;2008年03期
9 方光耀;欧阳青梅;徐静;;多重音乐感知力获得与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5期
10 朱丹;;浅论肖邦双钢琴曲《回旋曲》的演奏与教学[J];钢琴艺术;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姜小莉;清代满族萨满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晶;肖斯塔科维奇晚期弦乐四重奏音乐语言与结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洋;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晓芳;时代之声 民族风情[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梅芳;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郝玉莲;论交响诗《风雪 万里 家国》的音乐创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励成;试论拉赫玛尼诺夫歌剧《阿列科》中“阿列科”的艺术形象[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彦斌;论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的悲剧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阿丽;乌毛素沙漠中的民族音乐之魂[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8 张琪惠;音乐主题研究的领域及重要性[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9 李群;金湘巴松协奏曲《幻》的音乐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琳;吉林乌拉满族现存音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卫红;汉语语音特色与我国民族声乐的润腔美[J];娄底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2 丁爱华;谈民族声乐教学[J];音乐天地;2004年05期
3 张春江;浅谈民族歌曲演唱发声的特点[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赵红柔;润腔与润色——中华民族声乐的审美情趣[J];中国音乐;1995年03期
5 陈丽容;浅谈筝曲中的润腔演奏[J];戏文;2003年04期
6 李雪;;论陕北民歌的演唱方法与风格[J];文教资料;2008年02期
7 孙怡;河南胡琴曲的润腔艺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0年04期
8 孙怡;陕西风格胡琴曲的润腔艺术[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潘林;;赣中南窑头打八仙仪式音乐的润腔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马丹;;民歌演唱中润腔的“运腔”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炳泽;;苗族芦笙·语言·通讯[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刘畅;宋军;;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体验[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周景义;;进一步发展浙闽边界地区畲族音乐文化的构想[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吴土艮;;“花儿”的语言魅力[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5 谢滨妃;;从巴洛克时期到后期浪漫派的作品看调性语言的发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徐锦华;;发挥社会音乐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黄东辽;;浅谈校园集体舞[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8 赵晶晶;;有关韩国的音乐人类学研究[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林荣钦;;对当代流行歌曲中歌词低俗化现象的反思[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苏永进;李朝润;;办好社会音乐的一个有益尝试——浅谈创办江苏电视艺术团的体会[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蓝天 整理;漫瀚调艺术的形成、发展及成就大事记[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2 葛芝荣;用音乐描绘诗意画卷[N];音乐周报;2007年
3 赵望春;浅谈演唱水平的提高[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李吉提;寻梦长江[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杨燕迪;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N];音乐周报;2007年
6 吉拉;诺基亚成新音乐时代标志符号[N];中国经营报;2007年
7 晨枫;呵护歌词语言的鲜活性[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实习记者 李汶t,
本文编号:2186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18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