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在“生命”交响音乐会座谈会上的发言
[Abstract]: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pay tribute to the artists in Sichuan-to composers, writers, conductors Zhu Qiyuan and Li Xilin. To the entire "life" symphonic concert original and all the musicians involved in the performance of my sincere respect! Let me begin with my feelings. I'm reluctant to go to the concert now. Mainly because of an occupational disease,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Listening to a concert was supposed to be an appreciation, but now it's an appreciation.
【作者单位】: 中央芭蕾团;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西叶;;第五元素[J];音乐生活;2010年03期
2 敖淳;;析肖邦前奏曲Op.28 No.4——e小调前奏曲[J];艺海;2010年02期
3 史小曼;;洛可可音乐文化浅议[J];新西部;2010年01期
4 陈建华;;西洋木管乐器的演化轨迹(上)[J];乐器;2010年02期
5 余智;;梅西安音乐创作及其代表作《异国鸟》简析[J];乐器;2010年02期
6 胥必海;;钢琴教学与德育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1期
7 张爨廯;;浅析爵士鼓演奏中的提手动作与呼吸[J];乐器;2010年02期
8 ;肖邦诞辰200周年听肖邦经典[J];音响技术;2010年02期
9 ;新碟荟萃[J];音响技术;2010年02期
10 王玉威;;试论内蒙古长调与合唱艺术的融合[J];音乐天地;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式锴;;有关和声专业课教学根基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刘康华;;和声教学中调性扩张技巧的深化与功能关系的拓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锦宣;;和声分析课中等和弦转调的教学思路[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问题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姜之国;;和声·涅i谩髑究坪蜕萄舾晌侍獾乃伎糩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樊祖荫;;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三题[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高为杰;;和声的音乐意义[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徐平力;;和声教学中的近现代和声理论[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何佳玲;;罗忠昒先生教我们学和声——浅论勋伯格和声体系[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吴霜;;和声共同课教学中和声分析的思维与视角[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帅;竹乐:奏响新年之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本报记者 谌强;到金色大厅演出“镀金”之风当刹[N];光明日报;2010年
3 记者 许晓青;“不模仿”,成就中国“水墨动画之父”[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卜大炜;从歌剧《白毛女》重演看民族歌剧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0年
5 田艺苗;天才是考出来的吗?[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刘诗嵘;“喜儿嫁黄世仁”是个伪命题[N];天津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田宏杰;营造氛围 凝聚人心 宣传开封[N];开封日报;2010年
8 主持人 夏晨燕;赞美开封 唱响开封 推广开封[N];开封日报;2010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范昕;杨学进 扬歌海上[N];文汇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忱;把沉睡的人都叫醒[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艺芳;从布里顿的三部协奏曲看他在传统与现代音乐手法上的融合及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冶鸿德;汉斯·维尔纳·亨策交响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5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6 张继红;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正歌剧咏叹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7 满新颖;中国歌剧的诞生[D];厦门大学;2006年
8 陈鸿铎;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9 周炜娟;论勃拉姆斯音乐的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10 叶国辉;库塔克的音乐创作及其观念[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鸿;对培养钢琴演奏者综合素质的探讨[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2 涂韫冰;佐罗塔耶夫《帕蒂塔一号》演奏初探[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3 王墨涵;长笛在室内乐演奏中的音色变化[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4 宋洁;走进西班牙[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5 胡敏;用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巴赫的管风琴音乐作品[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6 任春颖;肖邦钢琴教学初探[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7 苗宇;二胡套曲《如来梦》的结构、旋律发展手法和风格[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8 张楠;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作品研究与演奏版本比较[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9 吴培林;论李斯特《奥伯曼山谷》的创作特点和演绎方法[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10 肖丹;歌剧《图兰朵》中两位女性人物音乐形象的比较[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252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25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