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华彦钧的坎坷音乐之路
[Abstract]:Hua Yanjun, a Chinese folk musician, began to learn Taoist music when he was a young man. When he came of age, he began to travel to the streets and excavate the form of market music, and finally realize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aoist music and traditional folk music.
【作者单位】: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J607;K825.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乔建中;;生命的绝响——阿炳和他的音乐[J];传承;2008年19期
2 杨建森;;中西方音乐史上两位典型人物之解读——贝多芬和阿炳比较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潘晓红;浅议阿炳创作的三首二胡独奏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钱铁民;关于阿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1期
5 钱惠荣;;阿炳的画像[J];太湖;2011年05期
6 陈威;论阿炳“二泉映月”一曲的艺术成就[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Z2期
7 许忆和;阿炳的生活道路与艺术成就[J];中国音乐;1983年04期
8 林石城;阿炳的三首琵琶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9 钱铁民;阿炳与道教[J];中国音乐学;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白海燕;冯坚;;《二泉映月》审美意识及价值成因探微[J];电影文学;2009年12期
2 闫书宁;;浅谈阿炳的《大浪淘沙》[J];北方音乐;2014年01期
3 王斐;林琳;;浅议阿炳音乐的社会文化价值[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4 李岩;;忽略与误读——以刘天华、阿炳为例[J];人民音乐;2011年10期
5 尚元鹏;;论《二泉映月》的艺术价值[J];青春岁月;2013年02期
6 李萌;;海纳百川,金石自谐——论唐太宗“纳四夷之乐”胸怀[J];青春岁月;2013年12期
7 张琳;;从《二泉映月》看阿炳的二胡艺术[J];乐器;2011年01期
8 李佳;;浪淘沙尽见“真“”实”——读阿炳的《大浪淘沙》[J];中国音乐;2012年04期
9 王陶雅;;浅析阿炳及其《二泉映月》的创作[J];音乐时空;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傅利民;斋醮科仪 天师神韵[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汪海元;20世纪二胡音乐创作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侯乐萌;琵琶作品中变化技巧的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高娟;基于音乐作品研究的史学方法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4 孙磊;中西方双簧乐器演奏艺术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郑发奋;建国十七年二胡艺术的创作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媛莉;阿炳学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7 李娜;阿炳琵琶作品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德生;“历史”的遮蔽——关于当代对阿炳与《二泉映月》诠释的几点看法[J];乐器;2003年05期
2 曹慧东;《二泉映月》新论[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6期
3 石溪钓徒;欣赏《二泉映月》感悟党的英明[J];中国道教;2001年04期
4 张和增;永恒的绝唱——纪念阿炳诞辰110周年[J];江南论坛;2003年08期
5 张静波;《二泉映月》的创作源泉与艺术成就[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张志羽;冷月清泉听阿炳新版《二泉映月》CD欣赏[J];国际音乐交流;1999年Z1期
7 林湛涛;简论《二泉映月》的神韵[J];南方文坛;1996年04期
8 黄大岗;杨荫浏和《二泉映月》——曹安和访谈录[J];音乐研究;1998年01期
9 呼延梅文;《二泉映月》音乐特质初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蒋亚丽;;阿炳与二胡名曲《二泉映月》[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萨日娜;;草原传统音乐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创新与发展[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2 龙亚君;;提升民族音乐审美素质[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林雯;;浅谈改进普通高校音乐课教学方法[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颜咏;;关于钢琴教育民族化的思考[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5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6 林胜利;;泉台南音渊源浅探[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建刚;叶(木丽)琴;;浅议“新民乐”与民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张炎中;;形成系统 整体推进 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长效保护机制——太仓江南丝竹保护路径之探索[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宫修建;;“盐工号子”的音乐特征分析及生态现状思考[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宗坛;黄宗壤;;自贡盐工号子浅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长城艺术文化中心总经理 史俊国;让中国的民族音乐回归大众[N];中国艺术报;2009年
2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席晨;民族音乐在新时代中的回顾与前瞻[N];陕西日报;2008年
3 龚妮丽;文化视野中的民族音乐[N];贵州日报;2010年
4 ;民族音乐盛会 鲜族文化精髓[N];音乐生活报;2010年
5 曹绍德;“新视听民族音乐会”有感[N];音乐周报;2003年
6 王宝龙;弘扬民族音乐 唱响时代新声[N];新疆日报(汉);2010年
7 王晓阳;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成立[N];陕西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徐晋;民族音乐:把握好传统与现代[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王建柱;民族音乐的缺憾[N];青海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施雪钧 缪克构;龚林 “茉莉花开”在扶桑[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孙豪;《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编纂始末及其历史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董云;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肖艳;多重证据法的运用与深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4 钱建明;物语新声 丝竹相和[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林莉君;浙江省磐安县仰头村《炼火》仪式的音声民族志[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6 张丽;闵惠芬二度创作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7 高舒;“乐改”纪事本末[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8 王东雪;当代泉州南音传承社会运行机制研究(1980年至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雯雯;《人民音乐》与中国当代音乐批评(1950-2010)[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莉;阿炳学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胡小莉;《二泉映月》演奏解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3 李娜;阿炳琵琶作品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4 博雅杰;民族音乐校本教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建蓉;云南民族音乐的现代变迁[D];云南大学;2012年
6 赵雪萍;翻译中寻找民族音乐志的写作模式[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7 贾木子;民族音乐立体审美从视唱练耳谈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锦恰;民族音乐的亲子课程模式探索[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9 王寒;一轮明月,两种情怀[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10 刘雪桐;储望华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演奏技术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99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29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