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简述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8-10-30 16:54
【摘要】:意大利唱法来到中国后,被国人称之为美声唱法。本文旨在分析美声唱法在中国蜿蜒曲折的发展历程,研究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负面问题,探讨其未来发展前景及方向。
[Abstract]:When Italian canto came to China, it was called Bel Canto by Chinese peopl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meandering development of Bel Canto in China, to study the negativ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and to discus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direction.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克俭;;新中国声乐学术热点问题的追溯与反思[J];音乐研究;2010年03期

2 郎毓秀;;美声学派(Bel Canto)概述[J];音乐探索;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婧;;文革后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新历程[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2 李龙珠;;浅析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J];北方音乐;2012年03期

3 李鑫;;中国流行音乐民族风格浅析[J];北方音乐;2012年04期

4 方冰;梁筱妹;;论文革时期钢琴曲创作中民族化和声的结构[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5 王文琦;;钢琴调律专业在音乐学领域的发展前景分析——基于钢琴调律专业在长春大学的途程[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6 白如雪;;二胡演奏的形神、虚实与气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7 李文红;;论储望华《钢琴前奏曲六首》的创作特征[J];大家;2010年17期

8 赵蕾;;浅析中国钢琴曲的民族特点[J];大家;2011年06期

9 侯春波;;美声“一对一”双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大家;2012年12期

10 王梅;;对中国近现代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史学研究现状的思考[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然;社会学视域下的中苏音乐交流[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宝龙;20世纪下半叶新疆地区的交响音乐创作[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祝欣;叙述的交响[D];河南大学;2009年

7 杨和平;谭盾歌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梅;20世纪下半叶新疆地区歌剧创演及其音乐概论[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10 连峗;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莹;俄苏群众歌曲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耿蕾;后现代音乐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顾娜;新世纪(近十年)中国歌剧女性角色演唱表演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yN蔚;新中国电影音乐风格的流变[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蒿佳杭;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钢琴艺术之文化特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占祺;对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中钢琴演奏技法的研究及其部分作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丽娟;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时代性特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马盛楠;中国笙乐的现代开拓者[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晶晶;歌曲集《战地新歌》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青;;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谈民族音乐的出路问题[J];福建艺术;2006年01期

2 李广达;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分类谈[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3 田青;;文化自觉与文化多样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吴巽;;“厚古薄今”和“重外轻中”都要不得![J];音乐研究;1958年03期

5 喻宜萱;;学习西洋声乐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方向[J];音乐研究;1958年06期

6 汪毓和;应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学风[J];音乐研究;1982年01期

7 周畅;不拘一格,广些、深些、精些[J];音乐研究;1982年01期

8 张静蔚;对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的两点思考[J];音乐研究;1986年01期

9 张前;20世纪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及三种唱法的探讨[J];音乐研究;2004年04期

10 李广达;;模糊思维:唱法界定再探讨[J];音乐研究;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小舟;浅谈西洋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冠名之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2 ;第三届“神州唱响”全国高校声乐展演章程[J];音乐创作;2011年05期

3 罗志旋;;第六届金钟奖声乐比赛的启示[J];广东艺术;2008年03期

4 刘洋;郭建民;;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碰撞与融合——从“土洋之争”到“多元化发展”[J];音乐生活;2009年07期

5 辛兆义;张艳;;浅谈美声唱法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J];艺术研究;2006年04期

6 马菲;;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4期

7 陈宝久;;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演唱方法的特点[J];北方音乐;2011年03期

8 程丽云;;转变传统声乐观念 培养新型声乐人才[J];娘子关;2008年04期

9 牛俊霞;;也谈“三种唱法说”[J];戏剧之家;2010年02期

10 ;著名音乐家黄友葵认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之分不科学[J];音乐世界;198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树荟;;我们时代的欣赏处境[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聂秀娥;;弘扬音乐文化 服务和谐社会[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余华;杨春发;;辉煌中的倾斜——论宁、津两市群众声乐人才培养的潜在危机[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罗小平;;中国音乐心理学转型阶段发展特征[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许小民;费茸;;被遮蔽了的中国音乐之艺术个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朱妮娅;草文;;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要素[A];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西安音乐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8 邓俭;;试论儿童音乐创作的主体意识[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9 张谦;;“世界音乐的若干问题及美国世界音乐教育”讲座纪实[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10 王建群;王建;高下;沈晓辉;俞晨杰;杨烨;;美声与民族唱法中不同元音嗓音测试分析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安忆;中国音乐在中国[N];文汇报;2001年

2 文宗 陈伟;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广州圆满闭幕[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张萌;七月星城 回荡着动人的歌声[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本报编辑部;2007中国音乐十大新闻[N];音乐周报;2008年

5 温朝晖 梁嘉琪;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将在广州隆重举[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中国音乐家协会二○○六年大事记[N];中国艺术报;2007年

7 裴诺;寻找完美和谐的合唱天籁之音[N];中国艺术报;2009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侯明廷 邹励;中国音乐产业啥时出头?[N];中国经营报;2000年

9 雪红;羊城金钟响 大乐动八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文宗;唱响金钟之歌打造音乐名城[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李小戈;广陵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3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傅暮蓉;查阜西琴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7 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张千一;碰撞、对话与交融[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盛况;论美声唱法中的声情并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芳芳;论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响[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4 张坚;美声唱法在当代中国发展概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晶;论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咬字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6 庄虹子;改革开放后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敏;试析美声唱法演唱作品“中西兼顾”的可行性[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8 罗静;中国美声唱法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肖萍;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音怡;福斯特歌曲作品的特征及其演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00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300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a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