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7-01-01 02:27

  本文关键词:凉州贤孝及其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音乐学院》 2011年

在表演中创造

关意宁  

【摘要】:陕北说书是流行于我国陕北地区的一个以盲艺人为表演主体,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曲艺曲种,在延安文艺运动时期受到官方的重视,并出现了代表人物韩起祥。近年来由于明眼人加入了陕北说书的表演队伍,盲艺人的活动大幅减少。从音乐的的构成上来看,陕北说书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其具有较强即兴性,即兴能力强的艺人可以根据一小段故事即兴编唱发展为长达数十小时的长篇书目,而具有这种能力的大都是盲艺人。本文以此问题为核心,探究陕北说书的音乐如何构成。 第一章概述部分是对陕北说书历史与现状的梳理。历史部分主要讨论缺乏记载的陕北说书渊源问题,并对延安文艺运动时期陕北说书起到的作用、发展情况,以及代表人物韩起祥其人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 第二章关注陕北说书音乐构成的基础单位,即陕北说书的调。本章的前半部分通过对构成调的各种因素拆解和剖析,论述陕北说书典型调的形态特点;后半部分主要探讨陕北说书的典型调通过怎样的方式发展为其他调。 第三章主要论述陕北说书正本书的结构程式问题,分为书词的程式和音乐的程式,两者既区别又关联。在各种层次的程式交叉作用下,为陕北说书书目的即兴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第四章主要探讨不同的表演主体呈现的脉系风格和个人风格。通过对以表演方式为标志的脉系特征梳理,和对几个代表人物学习经历及表演风格的剖析,得出脉系风格来源于传承,个人风格来源于自修的论点。 第五章讨论陕北说书用乐与功能的关系。陕北说书总是依托于仪式存在,共有三种常见的场合,通过对家书、社书、会书三种典型场景的描述和分析,分别说明不同场合中说书用乐的不同,并对用乐和仪式功能的内在联系进行阐释。 结论部分将第二至五章,即本文的主体部分,重新整合为针对陕北说书音乐的“四重程式构成”分析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8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7
  • 一、研究意义10-11
  • 二、关于本课题方法论的思考11-17
  • 三、文献综述17-27
  • 第一章 陕北说书的历史与现状27-50
  • 第一节 陕北说书的历史28-41
  • 一、难以追寻的源头——从民间传说开始28-34
  • 二、红色的陕北说书——艺术家韩起祥34-39
  • 三、韩起祥对陕北说书的影响39-41
  • 第二节 陕北说书的现状41-49
  • 一、艺人42-44
  • 二、使用器物和表演方式44-46
  • 三、表演内容46-49
  • 本章小结——对话工具书49-50
  • 第二章 调——陕北说书的音乐标签50-92
  • 第一节 陕北说书音乐的典型调52-81
  • 一、方案设计52-56
  • 二、典型调的获取56-74
  • 三、典型调的验证74-81
  • 第二节 典型调的变化81-90
  • 一、书词与调81-85
  • 二、[平调]与特性调85-90
  • 本章小结——洛马克斯之烦恼90-92
  • 第三章 套——陕北说书的结构程式92-158
  • 第一节 书词的程式93-113
  • 一、显而易见的书套93-101
  • 二、隐藏的书套101-106
  • 三、结构完整的书词106-113
  • 第二节 曲调的程式113-157
  • 一、正本书的整体结构113-117
  • 二、[平调]——情节内的套117-124
  • 三、[哭调]——情绪变化的套124-134
  • 四、[武调]——炫技的套134-142
  • 五、[十字调]——专用的套142-155
  • 六、其他类型的套和套的连接155-157
  • 本章小结:说书人的智慧157-158
  • 第四章 味——传承与自修中形成的个体风格158-188
  • 第一节 陕北说书传承中出现的脉系风格159-172
  • 一、"抱个猪儿子"160-164
  • 二、"第一个师傅叫韩起祥"164-169
  • 三、"说书的不忘张俊功"169-171
  • 四、传承中体现的表演风格171-172
  • 第二节 说书艺人的自修与个人风格172-186
  • 一、"通通利"的郭新钰173-175
  • 二、传统艺人郭聘银175-177
  • 三、"有文化"的艺人吴文有177-179
  • 四、传说中的王学师179-180
  • 五、自修中体现的个人风格180-186
  • 本章小结——"风格",不可言说186-188
  • 第五章 场——三种仪式中的陕北说书188-232
  • 第一节 家书——"玲妈家"的平安书189-203
  • 一、"玲妈家"平安书现场情况简介189-190
  • 二、关于家书的其他信息190-195
  • 三、用乐195-203
  • 第二节 社书——吴家沟公鸡会203-213
  • 一、吴家沟公鸡会现场情况简介203-205
  • 二、关于社书的其他信息205-209
  • 三、用乐209-213
  • 第三节 会书——西雁沟村庙会213-221
  • 一、西雁沟村庙会现场情况简介213-214
  • 二、关于庙会书的其他信息214-218
  • 三、用乐218-221
  • 第四节 三种仪式场域中的说书和说书人221-230
  • 一、仪式过程222-223
  • 二、信仰特征223-227
  • 三、艺人的身份227-229
  • 四、仪式、艺人、用乐229-230
  • 本章小结——儿多神圣,儿多娱乐230-232
  • 结论232-236
  • 附录一 参考文献236-241
  • 附录二 郭新钰编《替死记》书词241-294
  • 后记294-29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国庆;口头诗学视野下的陕北说书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宗迪;文字原是一张皮[J];读书;2003年10期

    2 巴莫曲布嫫;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J];读书;2003年10期

    3 尹虎彬;荷马与我们时代的故事歌手[J];读书;2003年10期

    4 文进;;三弦的起源形成及流传[J];黄河之声;1995年06期

    5 刘锡诚;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流派问题(上)[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方建军;商业化运作中的香港粤曲歌坛——油麻地庙街“金凤凰曲艺歌座”考察报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马春莲;洛阳河洛大鼓音乐调查报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冯丽娜;京杭运河与我国南北音乐文化的交流传播[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9 李健正;陕北曲项琵琶[J];交响.西安音院学报;1984年02期

    10 党音之;陕北说书音乐的主题变奏与曲体结构[J];交响.西安音院学报;198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育鲲;凉州贤孝及其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静波;;《聊斋志异》子弟书初探[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研究的环境考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苏葆荣;;《恶之花》救赎观的宗教文化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4 白如;王越;;徐沟背棍艺术调查报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5 孙立新;;关中方言的“的”字以及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杨海蓉;;白河仓上方言体貌特征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杨静;;安康汉滨区方言的体貌系统[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王咪咪;;高陵方言的是非问句[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周宝全;;瞽目艺人文化渊源及民间口头传播述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焦瑞;;对豫剧当代传承模式嬗变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吕波;;榆林地区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何国瑞;;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取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3 李秀芳;吴永;;论延安精神的人文价值[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郭玉琼;;发现秧歌:狂欢与规训——论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5 罗嗣亮;;毛泽东延安时期文艺普及思想的政治图解[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6 李秀芳;吴永;;论延安精神的人文价值[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7 张立群;;1980年代新诗的革新与浪漫主义[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马广洲;;天津地区北方说唱音乐市场探析[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9 刘文江;蒲新龙;;陇西P姓家神的祭祀活动与祭祀歌[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8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欣;乐亭皮影的佛教因素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敏;试析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文艺的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5 罗红流;民俗视野中的上林壮族师公戏[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汤顺霞;苦水高高跷及其二月二龙抬头社火的调查[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马丹;论民歌演唱中的“润腔”[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罗淑珍;民族高校学生民俗承载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李清;沂蒙丧葬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尹虎彬;口头文学研究中的程式概念[J];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03期

    2 杨利慧,安德明;理查德·鲍曼及其表演理论——美国民俗学者系列访谈之一[J];民俗研究;2003年01期

    3 尹虎彬;口头诗学的本文概念[J];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03期

    4 廖明君;口传史诗的误读──朝戈金访谈录[J];民族艺术;1999年01期

    5 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的几个基本概念[J];民族艺术;2000年04期

    6 朝戈金;;民族文学范畴之我见[J];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富世平;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作哲;陕西说唱艺术的萌生与发展轨迹[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2 章鸣;略论汉语方音与民间音乐[J];音乐研究;1991年03期

    3 薛艺兵;从冀中“音乐会”的佛道教门派看民间宗教文化的特点[J];音乐研究;1993年04期

    4 王松阳;南阳大调曲子的传入流变及兴衰[J];美与时代;2003年05期

    5 老舍;;由三藩市到天津[J];人民文学;1950年02期

    6 赵树理;;从曲艺中吸取养料[J];人民文学;1958年10期

    7 薛艺兵;河北易县、涞水的《后土宝卷》[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袁盛勇;民族—现代性:“民族形式”论争中延安文学观念的现代性呈现[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4期

    9 曹本治;黄锦培;;香港道教醮事音乐曲式结构的变体技巧[J];广州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Z1期

    10 张振涛;“吹鼓手”一词的社会学释义——“音乐会”与“吹打班”的比较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虎;兰州鼓子的调查与初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强;;陕北说书[J];音乐天地;2010年10期

    2 稼雨;心系黄土地 情满曲苑春——论陕北说书录音盒带的编辑思想[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3 甄三梅;;陕北说书的技艺演变[J];延安文学;2004年04期

    4 狄马;;陕北说书:民间叙事文学的活化石[J];延安文学;2011年04期

    5 曹雪琴;;陕北说书二章[J];延安文学;2007年03期

    6 狄马;;陕北说书:民间叙事文学的活化石[J];书屋;2009年02期

    7 狄马;;陕北说书[J];寻根;2009年02期

    8 高宝军;;陕北说书[J];延河文学月刊;2008年09期

    9 关意宁;;黄土地上的陕北人[J];音乐生活;2010年02期

    10 于志明;姹紫嫣红又一枝──[陕北说书剧]诞生纪实[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润身;;表演技巧的掌握与运用[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2 曾姮妩;;小议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3 李晓利;;优美动听的陕北民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谷溪;[N];延安日报;2010年

    2 驻陕西记者 任学武;[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张喜军;[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曹谷溪;[N];延安日报;2010年

    5 蔡静;[N];延安日报;2009年

    6 特约撰稿人 狄马;[N];陕西日报;2009年

    7 孙霞 记者 王锋;[N];延安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姚志伟;[N];陕西日报;2010年

    9 吴仁虎;[N];长治日报;2010年

    10 陈恒;[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关意宁;在表演中创造[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王丹红;亨利·迪蒂耶管弦乐作品《蜕变》创作技术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3 谈欣;江苏“五大宫调”音乐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尹明五;卢托斯拉夫斯基成熟时期的创作思维及技法[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5 李飞飞;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板俊荣;民族音乐学多位网视野下的海州五大宫调[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7 吴璨;【孟姜女调】音乐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8 孙豪;《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编纂始末及其历史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树枝;走进陕北说书[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二梅;陕北说书与近代陕北社会[D];延安大学;2011年

    3 秦国庆;口头诗学视野下的陕北说书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4 孟佳辉;穿越时空的红都弦声[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5 孙志岗;陕北乡村口愿书调查与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6 高娜;韩起祥陕北说书艺术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7 白建军;陕北说书悲剧意识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珍;论二十世纪以来曲艺音乐文化在天津的变迁[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9 李小兵;永新盾牌舞音乐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马聪;京韵大鼓与西河大鼓的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凉州贤孝及其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0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30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1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