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演唱探究
本文关键词: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演唱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0年
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演唱探究
庞丽丽
【摘要】: 摘要内容: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按照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特征、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为顺序阐述笔者观点。其中在第一章对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概况的阐述将作为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背景资料。第二章与第三章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首先,本文第一章是阐述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 本章分为两节进行阐述,50年代之前的艺术歌曲与50年代之后的艺术歌曲。对于50年代之前的艺术歌曲发展将按照艺术歌曲的创作分期将50年代之前的艺术歌曲分为20年代之前与20年代之后,分别对其进行阐述。进入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运动—维新运动的开展,使得中国歌曲创作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尽管这次运动没有取得成功,但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为代表的作曲家们已经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在歌曲创作中开始尝试借鉴外国歌曲曲调进行创作并填以符合中国国情的歌词。然而这种创作还是仅限于以外国曲调进行填词,因此歌曲的欣赏性及艺术性并不高。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彻底的思想运动。在五四新精神的影响下,一大批留学归国的作曲家们带来了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法,并尝试将这一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技法相结合,并配以格调高雅的诗词。一些具有高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的作品诞生,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开辟了道路。本节将从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社会背景与艺术特征上进行阐述。本时期内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将对以后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国历史翻开崭新一页,文艺发展在这一时期进入崭新篇章。文艺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背景,歌曲的创作也同样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艺术歌曲的创作也不例外。艺术歌曲的题材选择面不断扩大,特别是产生了加入民歌素材创作的艺术歌曲。这些歌曲或以原民歌曲调填词或选取原民歌的某些曲调、节奏特点进行创作改编。这些艺术歌曲形式的出现开始从方方面面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包括各少数民族的风俗风貌。 其次,在第二章将阐述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特征,是按照艺术歌曲在本时期内表现出的时代、地域、种类、创作特征分别进行阐述。 20世纪50—70年代末这一时期中,艺术歌曲的时代特征体现在所创作歌曲的题材上,出现了爱国颂党题材与民族化题材的优秀艺术歌曲。这些歌曲的题材紧贴时代性,从不同方面展现时代特征。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域的音乐所呈现出的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粗犷豪放、热情奔放的北方风格与柔和细腻的南方风格在歌曲风格中形成鲜明对比。中国艺术歌曲的种类繁多。在这一节论述中将按照描写生产生活场景、歌颂男女爱情以及喜庆场面的进行分类阐述。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这一时期的特征主要反映在曲式结构变大,和声织体的丰富与刻画形象的逼真上。 再次,本文在第三章中论述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特征。本章将分别论述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抒情性、民族性、技巧性特点。 由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处于不同的政治环境中,因此,这些歌曲在题材及曲调上就或多或少的表现出这些政治色彩。经过时代的发展,有些歌曲的欣赏价值与艺术价值是具有一定高度的。因此,把这些歌曲按照所处时期对其进行分类,阐述其在特定时期下所表现出的抒情性对于演唱好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是十分有益的。本节将按照文革前、文革间及文革后的时期划分,对产生在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抒情性特点给予阐述。 鉴于本时期内出现了吸收民歌或是民间音调创作的艺术歌曲,因此,对于这种民族性特点在演唱中如何体现的阐述也是十分必要的。本节将具体论述民族化语言与民族化曲调的演唱特点。 谈演唱特点就不能不论述它的演唱技法。对本时期内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技法特点论述将从润腔及戏剧化演唱风格上进行阐述。 结语: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特点赋予了艺术歌曲各异的风格与内涵。对于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及特征,并结合自身理解与演唱经验将这些特征恰当的运用到艺术歌曲的演唱中。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因为有了曲折中的艰难前行与安定中的平稳发展,才有了这一歌曲体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歌曲的创作上不断创新的可喜局面。这些成果都将为今后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芳;内蒙古西部民歌演唱特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臧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及风格特点[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吕朋朋;默默耕耘谱心曲 潜心创作铸华章[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爽;为毛泽东《沁园春·雪》谱曲的四首歌曲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颖;;声乐作品的诠释与表演[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刘曦;;论中国民歌地方色彩[J];广播歌选;2007年12期
3 胡晓;;浅谈民族声乐的润腔艺术[J];歌海;2009年03期
4 肖金勇;;浅谈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0期
5 林雯;;抒发千千万万人民心声的音乐——评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王韡;;百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J];今日科苑;2009年02期
7 杨小高;;中国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教学探索[J];教育评论;2007年06期
8 王必主;张晓钟;;探究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马克;浅析一首经久不衰的优秀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全舜玲;;湖南高腔山歌在民族声乐上的吸收与发展——浅析歌曲《洞庭鱼米乡》的创作及唱法的演进[J];艺海;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慧霞;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丽;;中国艺术歌曲中意境蕴涵的分析与诠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刘咏莲;;“变迁”、“覆盖”理念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吕净植;;中国古琴与西方管风琴域外传播之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4 竺乐乐;;浅析钢琴伴奏者与演唱者的合作步骤[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郭琳;;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6 张译戈;;浅谈建国初期的合唱艺术[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7 樊右伟;;初探中国军乐的形成与发展[J];北方音乐;2009年08期
8 夏荣华;;解读“板”的含义[J];北方音乐;2010年05期
9 张婧;;文革后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新历程[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10 康长安;;钢琴“舶”来中国后的冷与热[J];北方音乐;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琳;;哈尔滨早期俄侨音乐教育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然;社会学视域下的中苏音乐交流[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宝龙;20世纪下半叶新疆地区的交响音乐创作[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5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傅显舟;音乐剧歌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张兆颖;明、清南音传本曲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10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莹;俄苏群众歌曲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耿蕾;后现代音乐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顾娜;新世纪(近十年)中国歌剧女性角色演唱表演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祎蔚;新中国电影音乐风格的流变[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蒿佳杭;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钢琴艺术之文化特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占祺;对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中钢琴演奏技法的研究及其部分作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婧;保定老调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泓阳;对民族歌剧《白毛女》中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唱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丹;论民歌演唱中的“润腔”[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志莉;;从“引进模仿”到“吸收融合”——浅谈中国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董永强;;论二十世纪初期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特征[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3 唐碧蓉;浅谈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胡郁青;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 学贯中西的文化修养——析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特色[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柴莺;;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形成与发展[J];甘肃科技;2008年01期
6 ;贺敬之谈毛泽东诗词研究[J];党史文汇;2001年01期
7 王菊;;毛泽东诗词歌曲艺术特色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周为民;中国古代艺术歌曲发展刍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何婷;;浅析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风格[J];华章;2011年20期
10 杨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与发展[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岚清;[N];南方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雯;试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D];河南大学;2011年
2 王润蕊;毛泽东诗词歌曲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品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李道春;赵元任、青主艺术歌曲创作特征及演唱的对比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康婕洵;《沁园春·雪》五首独唱曲艺术特色与演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雪艳;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分期及其艺术特色[D];河南大学;2002年
6 陈喜红;黄自艺术歌曲及其演唱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常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8 姜晓芳;论内蒙古西路二人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文林;“爬山调”的语言艺术及音乐形态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媛;陆在易艺术歌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鸣剑;“创作总根于爱”——论鲁迅的情爱与创作[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杨秀;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分析[J];大理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唐碧蓉;浅谈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胡郁青;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 学贯中西的文化修养——析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特色[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朱之谦;钢琴在艺术歌曲中的地位与作用[J];钢琴艺术;1999年05期
6 王必主;论舒柏特艺术歌曲的特点[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7 詹桥玲;民族声乐的润腔美[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音璠;青主和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9 杨瑞庆;艺术歌曲创作的百年回顾[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0 胡天虹;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珩;;读《论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发展》[J];大舞台;2007年01期
2 曹桦;;金湘的艺术歌曲创作[J];人民音乐;2007年09期
3 徐富平;;首届“中国艺术歌曲研讨会”记略[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宋波;;谈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与教学[J];艺术评论;2011年05期
5 朱依依;张小梅;;中日早期艺术歌曲之比较[J];艺海;2011年07期
6 张冬梅;;《祖国,慈祥的母亲》文本解读[J];民族音乐;2010年06期
7 郝建红;;建国以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回顾[J];飞天;2010年24期
8 黄腾鹏;;中国艺术歌曲辩[J];人民音乐;2008年11期
9 胡音声;;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历程初衡[J];音乐世界;1988年10期
10 胡天虹;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吟诗与歌曲创作[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2 樊鸣雷;;如何创作行业歌曲[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施王伟;;谈现代歌曲创作的走向[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贾允常;;群众歌曲创作中的几个问题[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5 小民;;试论“情”在歌曲创作中的位置[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郝向明;;少儿歌曲创作中的民族特色[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徐锺东;张树礼;;谁来为工人歌曲创作的贫乏买单[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蔚鸫;牟学农;;在歌声中崛起、在歌声中前进——衢州市业余歌曲创作群体侃谈[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9 牟学农;;打出我们的“拳头产品”——衢州市业余歌曲创作发展的战略研究[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10 杨成秀;;沈心工与白话文——兼论我国近代白话体歌曲创作的初始阶段[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蔡萌;[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裴诺;[N];音乐周报;2004年
3 石惟正;[N];音乐周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简珍;[N];湛江日报;2011年
5 幼彤;[N];人民公安报;2000年
6 唐兆忠;[N];音乐周报;2003年
7 袁柳;[N];无锡日报;2007年
8 匡生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罗云川;[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记者 黄敏;[N];云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静;歌曲翻译三符变化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冯存凌;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乔邦利;中国当代中小型合唱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卿菁;美国百老汇“整合音乐剧”[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张娟;台湾新音乐(1945-1960)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6 傅显舟;音乐剧歌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李亚芳;透过文本:对西方传教士记录的鄂尔多斯音乐的历史民族音乐学考察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陈美兰;台湾民间歌曲的治理效应与审美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高贺杰;因“韵”而“声”[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韩艳玲;可能性构造空间理论与计算机作曲思维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丽丽;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演唱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霞;三十年(1979-2009)中国艺术歌曲研究综述[D];西南大学;2010年
3 臧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及风格特点[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冬梅;论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性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凯;新时期中国艺术歌曲中的“母爱”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邓维;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及其演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华;二十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帆;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论略[D];山东大学;2008年
9 韩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与教学[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10 于雪艳;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分期及其艺术特色[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演唱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1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3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