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时代的音乐观念及乐府诗的创作面貌
[Abstract]:Musical concept refers to the attitude, cognition and tendency of musical theory expression and music practice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The music theory of Qi and Liang dynasties concentrated on the two aspects of music function theory and music elegance theory, and inherited the pre-Qin music education thought and the music idea of Confucian elegance. In music practice, on the one hand, we seek the traditional basis of elegant music, on the other hand, we recognize the new sound and vulgar music, and pursue the elegance of the new sound. During the Qi and Liang dynasties, the concept of elegant music and coexistence provided an open music environment for the creation of poems of Qi Liang Yuefu, which resulted in the overall prosperity of Qi Liang Yuefu poetry and promoted the new changes of elegant music and folk music. Qi Liang music practice concept to Yuefu poem creation guidance significance is more prominent.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齐梁乐府诗音乐与文学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9CZW023)阶段成果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09C801)阶段成果 吉首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sdxkyzz200802)阶段成果
【分类号】:J609.2;I207.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宋绍年,郭锡良;二十世纪的古汉语语法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0年01期
2 赵明正;20世纪汉乐府研究述论(上)[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陈鑫;刘勰风骨论“骨”之合义新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张宏;1994、1995年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5 童庆炳;《文心雕龙》“风清骨峻”说[J];文艺研究;1999年06期
6 朱永香;白璧之微瑕——刘勰对于民间文学的态度[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S1期
7 罗岗;写史偏多言外意——从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看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建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03期
8 涂波;“建安风骨”辨思——对建安文学接受史的考察[J];浙江学刊;2002年01期
9 黄高宪;东汉易学与《文心雕龙》[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尚勇;乐府史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2 刘强;《世说》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朝富;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之走向[D];扬州大学;2005年
4 王志清;晋宋乐府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金梅;“《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7年
6 魏宏利;北朝碑志文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孔祥丽;《文心雕龙札记》中的“为文之术”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卢东兵;《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凤英;《文心雕龙》刘释中的创作论辨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强;陆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志熙;;论王维“盛唐正宗”地位及其与汉魏六朝诗歌传统之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荣小措;;论南北朝诗中的风意象[J];飞天;2011年16期
3 曹辛华;;词乃乐府的“格”、“律”化——词体生成问题新论[J];江海学刊;2011年04期
4 李壮鹰;;从文学自觉到文学过热——兼谈《典论·论文》和《文心雕龙》的时代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5 梁成龙;;《文心雕龙》声律理论探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6 张闽敏;;《修竹篇序》——唐诗革新的宣言[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8期
7 郑丽;;陈子昂诗歌用韵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忠贤;;齐梁桑梓地 武进东城里——调查、考证破解南兰陵古今及其归属千古之谜[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贺忠贤;;对齐梁故里之争双方偏见的辩正——调查、考证破解齐梁故里南兰陵古今及其归属千古之谜[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徐华;;《洞箫赋》、《长笛赋》对两汉乐论的新突破[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伯元;夏星南;;略论南朝齐梁时期萧氏家族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陈祥渝;;六朝暨丹阳地域山水文化浅析[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张家骐;;李白为什么推崇谢g[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7 岳毅平;;李白诗文理论和创作中对几种固定范式的承传[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8 姚敏杰;;论四杰文和文论的调和与冲突[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9 许东海;;论李、杜咏物赋之特色及其异同(下)[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10 赵仲才;;促进唐诗繁荥的陕西才子杨炯[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许总;论陈子昂的风雅观[N];光明日报;2006年
2 何晓园;承前启后的唐诗议论[N];光明日报;2006年
3 周远斌;吴梅与《词学通论》[N];光明日报;2008年
4 王志东;略评陈子昂的“兴寄”说[N];光明日报;2003年
5 朱相远;试为阅江楼作序[N];文艺报;2007年
6 胡马;杜甫与王维:中国传统诗学的两个体系[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王玉池;四绝双贤雅韵和[N];中国艺术报;2003年
8 朱砂;典故的运用(中)[N];云南经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剑平;敦煌维摩诘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0年
2 归青;南朝宫体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悦;晋隋之际南北文学融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倩;明代《文心雕龙》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云;齐梁诗歌创作中的游戏观念[D];河北大学;2004年
2 黄伟龙;齐梁咏物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林海非;齐梁寒士文人的仕进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申东城;齐梁初唐咏物诗比较论[D];安徽大学;2005年
5 林森;《文心雕龙》与齐梁文艺论争[D];山东大学;2010年
6 马荣江;谢g诗歌齐梁隋唐接受史[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韩媛媛;齐梁兰陵萧氏家族辞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代小军;永明体诗人用韵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9 段黎;论沈约诗歌的俗化倾向[D];河南大学;2008年
10 李海英;诗格“八病”现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18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31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