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畲族传统社会中的“歌言”与其生态链运作

发布时间:2018-11-10 12:59
【摘要】:畲族"歌言"曾经是畲族传统社会中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它曾是畲族生态链运转中不可缺或的一环。它虽然以史传、情唱为主轴,但它的多种功能有如润滑剂使得这一弱小的民族能够立于不灭之地。世世代代的畲族人正是通过"学乃唱",记住了祖宗的历史、农事生产知识、礼俗民情、人生经验等等,完成了畲族传统生态链中的人格塑造。在无坚不摧的"现代化"面前,畲族"歌言"生态链发生了断裂。如果说畲族"歌言"要与当今生态链获得完美衔接,则一方面应加大力度张扬畲族原生态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则要创新,要让今天在外闯荡的畲族农民工和留守家园的畲族父老、儿童都有自己的新歌唱。
[Abstract]:The she nationality's "Song Yan" was once the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symbol in the she nationality's traditional society, and it w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she nationality's ecological chain. Although it is based on history and singing, it has many functions such as lubricant to enable this weak nation to stand in the indelible land. Through "learning is singing", the she people have remembered the history of their ancestor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knowledge, customs and people's feelings, life experience and so on, completed the she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hain of personality molding. In the face of the invincible modernization, the ecological chain of the she nationality's Song Yan has broken. If the she nationality's "Gongyan" wants to be connected perfectly with the ecological chain today, it should, on the one hand, step up efforts to promote the charm of the she nationality's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uld innovate. The children will have their own new songs for the migrant workers of she nationality and the parents of she nationality who stay in their homes today.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劲仿;;论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2 李存兴;;成败在“势”的李斯[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王蕙;;漫议古汉语异读字[J];大家;2011年16期

4 陈伟;;浅谈对畲族民歌的多角度认知[J];大舞台;2011年09期

5 陈文晶;;浅谈畲族民歌的独特魅力[J];大舞台;2011年09期

6 吴晓娜;;浅谈畲族舞蹈的形成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7 邹晶晶;;浅谈对畲族民歌的多角度认知与了解[J];大众文艺;2011年17期

8 林君峰;;现代汉语词缀的界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9 石奕龙;;畲族男大当嫁吗[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习珍英;;浅论江西畲族族群祭祀舞蹈《铃刀舞》[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芝业;;“几何”与“几何之学”的命名——从数学思想史的视角看徐光启与利玛窦对“几何”与“几何之学”的理解[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吴永章;;畲族与瑶苗同异辨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3 雷国强;;畲族盘瓠传说的原始文化内涵及其功能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4 蓝炯熹;;畲民家族文化简论[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5 蓝万清;;畲族“乌饭”传说的文化考察[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6 缪品枚;;畲族与闽东传统文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7 潘峰;;畲族婚俗的亲家伯角色扮演[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8 谢滨;邢立新;;福建省畲族档案资料及其开发利用价值[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9 谢重光;;二十年来客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10 兰俏梅;;客家教育带给畲族教育的启示[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松兰;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屠金梅;豫东太昊陵庙会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7 赵倩;汉语人体名词词义演变规律及认知动因[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王逍;走向市场:一个畲族村落的农作物种植与经济变迁[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菁;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存在思想的一种尝试比较[D];浙江大学;2008年

10 胡娇;教育与就业[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良;本义探求法在文言实词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海蓉;莆仙戏新作《妈祖—林默娘》的艺术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英新;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惩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福梅;小学生汉字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兰;霞浦畲族歌谣传承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王丽丽;汉语“足”类人体词的历史演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哈申格日乐;《蒙古秘史》人名旁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李明;《酉阳杂俎》同义词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熊雪娇;上古至中古登陟类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黄倩红;文献学视野下的《畲族小说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雪霏;畲族音乐史三题[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洪伟;;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为考察对象[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3 蓝雪霏;论中国畲族民歌结构的非汉语言因素[J];中国音乐;2005年03期

4 李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浅谈畲族文化的现状与保护[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5期

5 刘永福;;2007中国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研究评介[J];电影评介;2009年20期

6 吴素萍;;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畲族民间文学[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完班代摆;;倾听民歌[J];民族文学;1996年03期

8 ;民歌一束[J];中国民族;1958年03期

9 丁守璞;漫话内蒙古东部区蒙古族民歌[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1年05期

10 张光荣 ,江国荣;阿尔麦人(藏族)二声部民歌概述[J];音乐探索;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峗;;民歌民舞:塑造动感乡村[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黄冬松;;居巢民歌发展之我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徐家桢;;当涂民歌改编问题之拙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汤彬;;马山民歌与荆楚文化渊源考究[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张翔;;郫县民歌——汉民族中盛开的一朵奇葩[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姚福祥;;试论水族民歌的形式和韵律[A];水家学研究(二)——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及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9年

7 邢孔辉;;简论崖州民歌的旅游文化价值[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8 徐熳;赵琳;;解读十七大:创造无愧伟大时代的河北地方文化精品——以河北昌黎县民歌为例[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9 崔立民;;乡间无处不飞歌——浅谈海门民歌的音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初征;;从《欢乐的哈鱼岗》看赫哲族民歌的变化演唱[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叶秀华 通讯员 郑常蔚;景宁畲族民歌越唱越响亮[N];丽水日报;2008年

2 景宁县报道组 叶秀华;景宁推出民歌复兴计划[N];浙江日报;2009年

3 张容声;福安市畲族民歌传习所获赠民族服饰[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马纾;民歌的胜利与失落[N];中国审计报;2004年

5 新华社记者 程义峰 文萍;民歌,,拿什么来拯救你[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李晋;西坪民歌飞出深山窝[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周寅成 顾定海;繁荣上海民歌 为世博会添彩[N];联合时报;2009年

8 高定存;从民歌中解读走西口[N];忻州日报;2009年

9 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李红梅;西北民歌美在哪?[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刘小莽;留住民歌[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2 祁慧民;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3 周玉波;明代民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春林;畲族聚居区居民生命质量与传统体育健身行为的特征及关系[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5 朱金涛;南朝吴声歌曲与西曲歌之综合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赵民;歌唱背后的“歌唱”[D];复旦大学;2008年

7 代兴安;嘎达梅林之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金顺爱;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郭平安;李梦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吕书宝;满眼风物入卜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颖;浙江畲族民歌的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 张竹岩;昌黎民歌旋律的形成与特点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张洁;浙西南畲族传统帽饰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何统通;分析山西晋南民歌《梦梦》的艺术特色[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5 杨素静;一位民歌手的文化学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媛媛;试论襄汾民歌的艺术特色[D];山西大学;2013年

7 户丽丽;浅谈鲁北民歌的风格特征[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8 牛玉西;畲族与客家的文化互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萨仁图雅;故事、音乐、文本—科尔沁叙事民歌《韩秀英》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冷佩坤;资兴瑶族民歌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2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322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4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