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五代作曲家”创作观念思考
本文关键词:中国“第五代作曲家”创作观念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四川师范大学》 2014年
中国“第五代作曲家”创作观念思考
易为
【摘要】: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浪潮之下,西方现代派作曲技术与理论如春潮般涌入国内,一批作曲家借鉴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改造与创新,在学院派作曲系统内迅速掀起一股学习西方音乐现代派技术与理论的热潮,并在90年代初期形成了以谭盾、郭文景、叶小纲等中青年作曲家为代表的“第五代作曲家”群体,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而且在国外亦受到认可与好评。本文以试图结合音乐分析的两个维度——作曲技术分析与音乐文化分析,透过对作曲家们的代表作品之微观作曲技术层面的分析,总结“第五代作曲家”群体创作中的具体作曲技术特点,并由此进入音乐创作的文化观念等议题。 具体来讲,本文第二章从作曲技术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第五代作曲家”们代表作品中的具体创作技法。透过对音高控制、节奏样态、和声材料、曲式张力等方面的详细分析,,详细梳理、总结了构成音乐的不同元素之技法手段,并进一步对其中蕴含的中西作曲技术思维进行了比较。本文第三章以文化语境的视角切入,在夹叙夹议的写作过程中,展现出“第五代作曲家”们在音乐创作上的不同文化认同与归属,并在现代音乐创作史的宏观时间背景下讨论该群体音乐创作之文化观念的总体特征。在上述基础上,反观我国当下的“学院派”音乐教学与创作系统,进一步反思中国新音乐之创作中存在的“主流与非主流”、“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等问题,并认为,我国年轻一代作曲家只有以多元音乐文化的胸怀,兼容并包的精神才能在未来世界新音乐发展中取得更大进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杜亚雄,秦德祥;“腔音”说[J];音乐研究;2004年03期
2 杜维明;徐友渔;李公明;刘悦笛;干春松;杨煦生;谢遐龄;尤西林;李泽厚;钱理群;黄子平;;李泽厚与80年代中国思想界[J];开放时代;2011年11期
3 李吉提;重新认识叶小纲──叶小纲作品音乐会印象[J];人民音乐;1998年12期
4 郭文景;谈几点艺术常识,析两种批评手法[J];人民音乐;2004年04期
5 居其宏;新世纪创作思潮的激情碰撞——对作曲界三场论辩的回顾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5年04期
6 陈其钢;我的“风格”观[J];音乐爱好者;1994年03期
7 宋名筑;从《天籁》看何训田的“RD”作曲法[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8 李西安,瞿小松;“走出西方音乐的阴影”对话录(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李西安 ,瞿小松;“走出西方音乐的阴影”对话录(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童颖;叶小纲音乐创作中的和声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键;;中国风格钢琴曲演奏中的点与线——由旋律构成的基本形态论其“线条美”及技巧表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韩昕昕;;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形象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杨留兵;薛军;;标题音乐与19世纪浪漫乐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伏春迎;;《乡土小调》与《对花》的演奏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5 刘文荣;;“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论声乐艺术之美及四大系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6 李中静;;孟子的“与民同乐”与“美感共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付敏;;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李翠萍;;论“联想”在交响音乐中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9 纪锦霞;;论音乐的社会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许凤;;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罗伯特·舒曼标题音乐的文学思维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孟子厚;戴妮娜;夏博雯;;小型古乐厅的声学设计[A];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韩梅;;张扬个性,追求风格——由《七子之歌》教学导入设计引发的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郑茂平;;现代心理学时间认知理论对音乐审美表现性计时研究的启示——关于音乐审美表现性计时研究的理论探讨[A];第二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艳玲;可能性构造空间理论与计算机作曲思维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怡;象征与超越[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9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建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一丁;浅析高师视唱练耳学科发展中的音乐审美心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晶;桑桐《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的艺术价值和当代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安琳;基于人文精神对墨子音乐思想的重新认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蒿佳杭;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钢琴艺术之文化特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薛亮;曹东扶古筝艺术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毅;勋伯格早期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曦;论由中国民歌改编钢琴曲的创作与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杨;吕甍;姚睿;崔芃;;在电影、电视、音乐多元文化中行走的他者——访著名作曲家叶小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叶小纲:我的音乐语言与马勒无关[J];北方音乐;2005年10期
3 伦兵;;叶小纲:音乐表达生命的追问[J];北方音乐;2007年10期
4 陈垠;叶小钢:中国现代音乐代表人[J];中国人才;1997年02期
5 彭加瑾;一部重塑英雄的史诗——评电影《惊涛骇浪》[J];当代电影;2003年02期
6 陈志音;梁彦;;她的秘密花园 他的情殇绝唱[J];歌剧;2010年12期
7 项筱刚;谭盾音乐与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发展出路——由“谭卞之争”所想到的[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刘康华;罗斯拉维茨的中心音列技术[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9 张韦韦;;叶小钢:我的根在中国[J];留学生;2009年07期
10 吴春福;从媒体关于现代音乐之争论所引发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湘;[N];音乐周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永平;叶小纲《地平线》(第二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志敏;诗析二十世纪作曲技术[J];音乐爱好者;2005年09期
2 陈应时;对于改进作曲技术课教学的一点浅见[J];人民音乐;1964年Z1期
3 卞婧婧;;文化的“融入”与音响的“跳出”——从作曲技术角度阐释“单个音”在两首作品中的不同应用方式[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庄曜;;我的导师茅原教授[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年04期
5 李严梅;;作曲技术与理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成功(教育);2008年12期
6 张韵璇;作曲技术法则的历史规定性[J];中国音乐学;1998年04期
7 郭建勇;色彩音乐与作曲技术(上)[J];齐鲁艺苑;1999年01期
8 佐尔坦·柯拉斯;简诺·凯勒;魏晓凡;;用于作曲技术的恒星声学[J];音乐传播;2013年04期
9 胡丹丽;;传统音乐思维的“综合”也是作曲技术创新的新动力——廖胜京《中国节令风情》前奏曲集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丁善德;作曲技术中的若干基本问题[J];音乐艺术;198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原;[N];音乐周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2 顾之勉;微变奏—简约主义作曲技术之纲[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海日泰;秦文琛“同音控制法”作曲技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黄晓东;我的学位作品创作中的观念及作曲技术运用[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3 杨永平;叶小纲《地平线》(第二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思昂;远与近的距离[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5 卫铭睿;宗教简约派中的“钟鸣技术”[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第五代作曲家”创作观念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3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33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