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对中国礼乐认知的几个误区

发布时间:2018-11-21 08:24
【摘要】:周公国家制度下的制礼作乐,拉开中华民族礼乐文明序幕。中国礼乐文明是贯穿三千载的动态过程,礼乐观念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研究礼乐,首先要界定概念,辨析不同礼制仪式类型与乐制类型相须为用之关系,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礼乐观念进行动态把握,以认知礼乐的实质性内涵。本文在对礼乐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着重辨析中国礼乐研究中的几个误区:以雅乐代礼乐;吉礼用乐为礼乐全部;礼乐断层论,漠视中华礼乐文明三千年;雅乐衰落、俗乐与胡乐兴盛论;重形而上的乐德、乐教,谈礼乐不论本体形态;不察礼乐观念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调整与演进;聚焦宫廷谈礼乐,不把握礼乐制度上下相通的体系化;不从当下民间社会礼乐活态把握传统,看不到历史上国家礼乐的民间接衍。
[Abstract]:Under the state system of Zhou Gong, the ceremony of making music, open the prelude of the Chinese nation's ritual and music civilization. Chinese culture of rites and music is a dynamic process running through three thousand years, and the concept of etiquette and music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To study etiquette and music, we must first define the concept, distingu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ritual types and music system types, and dynamically grasp the concept of etiquette and music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in order to recognize the substantive connotation of ritual music.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ritual and music,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etiquette and music: taking elegant music as the symbol of etiquette and music, using Jili as the whole of etiquette and music, disregarding the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ritual and music civilization, the theory of the fault of etiquette and music; The decline of elegant music, the flourishing of vulgar music and Hu Le, the emphasis on metaphysical music morality and music educati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opriety and music regardless of the form of Noumenon, the constant adjust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rites and music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Focusing on the palace to talk about ritual music, do not grasp the system of ceremony and music system, not from the current civil society to grasp the traditional state of ritual and music, can not see the history of national ritual and music folk contact.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项阳;;以《太常续考》为个案的吉礼雅乐解读[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项阳;;明代国家吉礼中祀教坊乐类型的相关问题[J];音乐研究;2012年02期

3 项阳;;俗乐的双重定位:与礼乐对应/与雅乐对应[J];音乐研究;2013年04期

4 项阳;;中国礼乐制度四阶段论纲[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项阳;;一把解读雅乐本体的钥匙——关于邱之z的《丁祭礼乐备考》[J];中国音乐学;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秀华;西周金文六种礼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淑梅;明代乐户禁弛与雅俗文化的互动[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2 郝婧;;盛开在黄土沟壑中的质朴生命——石楼八音会的艺术学初探[J];黄河之声;2008年15期

3 徐倩;;简析国家礼乐的历史遗存脉络[J];黄河之声;2008年15期

4 孟凡玉;;《红楼梦》中的乐人群体及其社会状况分析——兼论《红楼梦》音乐资料的研究价值[J];红楼梦学刊;2009年03期

5 孙晓辉;音乐文献学的古典与现代[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唐小凤;;中国民间音乐阶层分析对音乐形态划分的影响[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娅;;乐籍制度的兴衰变迁——《山西乐户研究》学习札记[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8 黄敏学;叶键;;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及其时代特征[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逯凤华;;从泰山祭祀用乐看中国传统音乐的上下一致性[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10 易红霞;;人类学视野下的戏班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3 郭华瞻;民俗学视野下的祠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任飞;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瑜;晋北地区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8 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学锋;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璇;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社的动态传承与运行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盛楠;中国笙乐的现代开拓者[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慕原;传统的变迁[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闫若_g;古韵的回响[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6 李丽;汉唐时期琵琶文化地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施艺;京西柏峪“燕歌戏”实地调查与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8 郭凌燕;经历非遗[D];山东大学;2011年

9 薛莉;山西民间舞蹈中的“男扮女装”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10 周晓爽;房山区北窑村音乐会传谱及其活态传承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劭名;金文所见西周时代的刑典[J];华夏考古;2003年01期

2 蔡成鼎;对“令簋”与“禽簋”中伐楚问题的探讨[J];江汉考古;1986年01期

3 吕建昌;金文所见有关西周军事的若干问题[J];军事历史研究;2001年01期

4 媄戒甫;;西周《■鼎挊》研究[J];考古;1963年12期

5 于省吾;;略娭西周金文中的“六■”和“八■”及其屯田制亿,[J];考古;1964年03期

6 iJ[,

本文编号:2346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346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3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