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听觉的退化与视觉的盛宴

发布时间:2018-11-27 08:12
【摘要】:正一、大众文化与流行音乐从人类历史上看,从远古至今,有声的,无声的,凝固的,跳跃的——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即便未曾被完全挖掘,即便是行走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在当今高度审美化的全球化消费社会中,诚如学者所言,审美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纯粹的艺术和文学范畴,占据大众文化生活中心的早已不复是戏剧、
[Abstract]:One, popular culture and pop music from human history, from time immemorial to the present, sound, silent, solidified, jumping music is everywhere, even if it's not fully excavated, even if it's walking in our subconscious. In today's highly aestheticized global consumer society, as scholars have said, aesthetic activities have gone far beyond pure art and literature, and the center of popular cultural life is no longer drama.
【作者单位】: 天津师大艺术学院;
【分类号】:J6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R.沃林,李瑞华;艺术与机械复制:阿多尔诺和本雅明的论争[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2 陆扬;;文化研究的必然性[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王德胜;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J];文艺争鸣;2003年06期

4 金经言;阿多诺的音乐听众类型[J];中国音乐学;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德宁;;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由鲍德里亚的“超美学”看“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张松鹤;;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合理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3 夏泽安;;论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中的美育[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4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吴丁;;早期黑色电影的空间表现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杨柳;;消解与恶搞的狂欢——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与青年亚文化[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韩琛;;中国新电影三十年:神话的兴起与终结——关于第五代电影的文化反思与历史重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曹家毓;;绘本绘制技法研究——绘本中传统手绘与电脑绘画技法的区别与联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2期

9 曹家毓;;谈宣传画册策划中图片的选择与设计感[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5期

10 刘影;;流行语变迁与大众文化传播[J];编辑学刊;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靖;云国强;;迷人的父权制——韩国家庭剧中的现代性与男性气质[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高楠;;文学经典的危言与大众趣味权力化[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刘佳;;《解决方案》的解决之道[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4 陆扬;;文艺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蔡骐;;大众传播与作为受众的粉丝[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苏君;解构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杨程;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邓颢;娱乐化浪潮下的湖南卫视娱乐节目探析[D];湘潭大学;2009年

5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6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婷;初中生视觉素养教学活动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芸洁;研究《昕薇》杂志带动我国青年服饰风格的流行[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10 刘国栋;青年女性的瑜伽修习[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汪晖;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J];电影艺术;1995年01期

2 陆扬,路瑜;大众文化研究在中国[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3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峥;;评述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观点[J];新闻传播;2011年08期

2 赵勇;从精神涣散到听觉退化——试析阿多诺的流行音乐接受理论[J];音乐研究;2003年01期

3 赵狄娜;;对阿多诺流行音乐批判理论的反思[J];青年文学家;2009年19期

4 卿扬;;大众娱乐的神话——对选秀节目的文化透视[J];作家;2007年14期

5 赵勇;追求沉思还是体验快感:流行音乐再思考——试析阿多诺的流行音乐批判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赵勇;;标准化与伪个性化:流行音乐的基本特征——试析阿多诺的流行音乐生产理论[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侯琳琦;;追求深度还是体验快感——阿多诺的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陈全黎;张广华;;当塞壬遭遇奥德修斯——论阿多诺的音乐美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03期

9 ;签约歌手价值几何?[J];音乐世界;1994年12期

10 彼得·曼纽尔 ,乃章,朴实;非西方流行音乐析论[J];中国音乐学;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川;;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徐玲;;流行乐坛上的“复古”元素[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施琪嘉;;音乐中的心理现象[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二十周年会庆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立旭;;重估大众文化的政治潜能——费斯克与法兰克福学派等的分野[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崔青山;;校园流行音乐与当代大学生心理[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6 李国华;;室内设计中的建筑物理问题[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7 杨志刚;;启动声音位置和长度对于听觉启动效应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万平英;张留印;;视听设备系统与人体视听觉系统的比较分析[A];2008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武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流行音乐产制研究—以李宇春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斯蒂芬·哈伯;孙斌;;适应于资本主义的心理学条件:对阿多诺运用精神分析的一个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楠;流行音乐——听的?还是看的?[N];工人日报;2002年

2 晁岱健;流行音乐:找准市场 生机无限[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揭开韩国流行音乐的面纱[N];西藏日报;2003年

4 紫茵;流行音乐学会在粤成立[N];音乐周报;2005年

5 黄享荣;流行音乐抄袭风当刹[N];中国艺术报;2006年

6 李悦;付林:用心去敲流行音乐之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7 邬焕庆、胡锦武、万一 周婷玉;内地流行音乐:弱冠之年,依然很“弱”?[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记者 安瑞;宁波传出中国流行音乐最新声音[N];音乐周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孟绮;岁末乐话掀起2010流行音乐盖头[N];音乐周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杨浩鹏;全球巡演怎能少了中国站[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孙晓艳;艺术与技术的辩证法[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陈士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逻辑[D];扬州大学;2008年

6 杨光;形态与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9 孙斌;守护夜空的星座[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吴友军;批判的人学[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倩;青歌赛“民通”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陆露;“流行风”为高中音乐课堂带来一股清流[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及文化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4 任丽华;社会转型期中国流行音乐及其文化心理蕴涵[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悦;刘欢音乐作品流行的成因和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春力;爱如情歌—中国跨世纪爱情题材流行音乐之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7 胡燕妮;审美世俗化[D];暨南大学;2003年

8 孙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音像制品包装风格及其文化属性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苗虎;从当代流行音乐谈音乐的雅俗问题[D];河北大学;2004年

10 潘锐;流行音乐和声中的功能—音级—色彩相关技法之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360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360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e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