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论笙乐器“和”的美学意味

发布时间:2019-02-13 14:54
【摘要】:"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音乐审美范畴。本文从"煝"到"和",凭借汉字"和"的构形提供的直觉形象及其笙乐器的字意关系去寻觅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文化内容,再从乐器发声之和、演出实践之和、天地人之和论证笙乐器"和"的美学意味。
[Abstract]:Harmony is an important aesthetic category of music in ancient China. In this paper, by virtue of the intuitive image provid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h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ds and meanings of the Sheng instrument, this paper seek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tent contained therein, and then from the harmony of the vocal sound of the musical instrument and the summ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the performance,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tent contained therein. The sum of heaven and earth demonstrates the aesthetic meaning of Sheng musical instrument "he".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3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文久;"笙"在河北梆子乐队中的运用[J];大舞台;2005年02期

2 孙友;;笙的改革与演奏艺术[J];乐器;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妙法;;《淮南子》的“自然无为”说及其后现代意义——兼与任继愈、李泽厚两先生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张道升;;羿射日的三重证据及解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徐倩;;论神怪小说对传统伦理秩序的维护[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徐华;人事可为 强者当先——墨子“强”论及其精神价值的再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方国武;;《淮南子》文艺理想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郭树青;;《淮南子》中神话的道家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7 李杰;;《韩非子》中的助动词“欲”与“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周烨;王僧虔:沉寂在历史中的音乐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庞勃;李炜玮;;论中国丧葬文化中鬼魂迷信的流变[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杨辉;;先秦礼教与乐教之关系及地位变迁考[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福瑞;;北方游牧民族的穹庐观念与毡帐文化[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2 尚学锋;;竹简诗论“《卷耳》不知人”的阐释史意义[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何胜冰;;韩非之术探研[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4 李健;;曹丕“文气”说的理论意义及价值[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春华;颜回资料辑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冯一鸣;西汉用《诗》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马婷婷;汉代情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蔡树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邓莹;《孔子家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陈劲松;“闹热”及其背后的“冷清”[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蒙;探索中国当今钢琴立体教育及其教材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小天;音乐与诗歌的艺术交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管亚男;《律吕正义.续编》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文燕;价值观与东周时期的齐秦军功爵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施冰青;福州十番音乐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海蓉;莆仙戏新作《妈祖—林默娘》的艺术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莉莉;齐鲁奇士东方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盛楠;中国笙乐的现代开拓者[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小平;《诗三百》结集成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克秀;雁北笙管乐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4年03期

2 黄信初;“依样画葫芦”与“依葫芦画瓢”的美学意味[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周亚;;“远”的美学意味[J];阅读与写作;2010年04期

4 景蔚岗;笙管乐系与传统音乐分类理论[J];音乐研究;2005年01期

5 阎玉清;电视节目发展转型的美学意味[J];戏剧艺术;1998年01期

6 章尚正;从文化心理观照陆游山水诗[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7 贾瑞祥;东北鼓吹乐与笙管乐之异同[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8 陈新宇;;试论流行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以贾樟柯电影为例[J];电影文学;2007年24期

9 邢建昌;“道”与中国艺术的本体阐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张振涛;从器、谱、律、调谈清商音阶及调首[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姚文放;;宋明思想大潮中的泰州学派平民主义美学[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2 张清华;;时代的夜歌或浮世绘——关于邰筐诗歌的三言两语[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贾振勇;;创伤体验与茅盾早期小说——兼谈中学语文教材、高校文学史教材对茅盾作品的选择与阐释[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永清;从虚拟技术的角度看视觉文化的美学意味[N];文艺报;2001年

2 张同吾;情思深邃的夜歌[N];文艺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晓华 项阳;聆听“圈头村音乐会”[N];中国民族报;2004年

4 洪治纲;暧昧:一种难言的人生困局[N];文学报;2007年

5 井超;《夏天,有风吹过》:一曲唯美的青春咏叹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杨立元;《俏夕阳》的美学追求[N];文艺报;2006年

7 梁彦;走进美奂美轮的陶瓷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记者 陈茁;我省又有30人入选[N];河南日报;2009年

9 周宪;读来别有一番滋味[N];光明日报;2001年

10 黄会林;“权力观”的艺术辨析[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碧;《周易》象数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荣禾香;鲍德里亚的“仿像”理论及其美学意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烽;析《菜根潭》的美学意味[D];中南大学;2007年

3 雷微;试论王尔德爱情悲剧的美学意味[D];南昌大学;2008年

4 杨柳;先秦儒道美学思想中的“大”美[D];安徽大学;2007年

5 朱慧琴;丰富的单纯[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6 殷洹慧;在流动的现代性中的两种隐喻身份[D];河南大学;2009年

7 林龙飞;“爱”与“心”的启示:克里希那穆提“人格自性”说的美学观照[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9 高正伟;从楚史和巫风神话看屈赋艺术风格[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21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421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5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