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民族志:音乐学研究的人类学路径——兼论我国民族音乐学研究从方志集成到音乐民族志的历史进路
[Abstract]:Anthropological ethnography has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from amateur ethnography to scientific ethnography and then to experimental ethnography,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have changed from "rocking chair" collection to "participating observation" and then to the narr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Western musicology also ranges from amateur "exotic" music records to laboratory phonological comparisons (comparative musicology) to musicology focusing on cultural studies (ethnomusicology / musical anthropology). In the more than 20 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study of folk music in our country has gradually moved from the integrated compilation of local music to the theory of musical anthropology and to the cultural "deep drawing" of ethnography of anthropology.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music ethnography are carried out.
【作者单位】: 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J607.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震亚;;忆“山歌社”的民歌活动[J];人民音乐;2006年01期
2 安东尼·西格尔;张伯瑜;王先艳;;苏雅人为何歌唱?——中央音乐学院讲演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周云水;;独龙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刘延芹;唐小城;;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之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4 李湘云;《琼斯皇》的神话体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逯宏;;“女娲补天”神话与“红山文化”考古关联之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刘华景;;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德育生态化路向[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李梦奎;上古崇玉习俗的文化阐释──先秦玉文化研究之一[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8 季惠杰,索燕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新解[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李本书;民族生态伦理观念的批判与重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张小莉;;男权社会中的“替罪羊”——“红颜祸水”故事探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华;江顺;;文化融合:多校区大学建设不可或缺的工程[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2 林文才;;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峥;;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归化和异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黎汝标;;试论布依族的谷魂崇拜[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5 宋丙涛;;黄河农耕文明辉煌和衰落的制度性和经济性原因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6 张碧波;;“南有大汉,,北有强胡”——兼及匈奴文化及其文化体系的考察[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虎有泽;;试析张家川回族的传统文化[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周凤霞;;汉代巫蛊术溯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9 罗道全;;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艰辛探索[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维;百年文学之“匪”色想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银兵;云南新平花腰傣花街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陈雪英;西江苗族“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D];西南大学;2009年
4 梅珍生;晚周礼的文质论[D];武汉大学;2003年
5 杨俊光;唱歌就问歌根事[D];苏州大学;2007年
6 萨茹拉;安代的文化阐释[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白秀峰;蒙古族、达斡尔族人与异类婚配型故事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宏英;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何永明;稳定与发展[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秀云;新疆大学生对宗教与科学之间关系的认识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光;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琳琳;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4 郭华;论反讽模态[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5 僧格;科尔沁文学“农民汉子”形象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09年
6 谢贺喜格图;科尔沁民歌语言特征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09年
7 山雨彤;双柏“老虎笙”舞文化现象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李丽洁;环境—社会的负“相变”[D];复旦大学;2009年
9 乔阿;广告的神话原型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李红亮;多种文化力量对中亚政局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君仁;当代民族音乐学与中国的状态及趋势[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蒂莫西·赖斯 ,汤亚汀;关于重建民族音乐学[J];中国音乐学;1991年04期
3 张澄宇;;《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洛秦著,罗艺峰导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王北成;民族音乐学[J];中国音乐;1986年01期
5 杨沐;漫谈音乐人类学的定义与范畴[J];音乐研究;2000年03期
6 E·格雷贝 ,孙国荣;音乐人类学[J];中国音乐;1983年03期
7 曼特尔·胡德 ,刘上 ,百归;民族音乐学[J];中国音乐;1986年01期
8 巴·克拉德尔 ,程鹰;民族音乐学概说[J];中国音乐;1986年04期
9 捷姆佐夫斯基 ,杨m8;民族音乐学[J];中国音乐;1984年02期
10 孙国荣;现代民族音乐学[J];中国音乐;198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卫国;;试谈方志的生态概念——地方志文化精神初探[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2 冉景福;;黔江方志的编纂与利用[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徐祖白;;试析家谱在方志编修中的重要作用[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4 佟辉;;《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出版[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5 张道由;;加强中外学术交流 方志年鉴互补共进[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6 黄发政;邓固;;方志编写工作中继承传统与敢于创新之关系[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7 朱延生;;拓宽方志视野 弘扬地方文化[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8 韦泽洋;;科学发展观与方志续修[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9 张英聘;;(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体例浅析[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10 薛理勇;;王宝和酒家与蟹[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龙玉牛 记者 唐剑;桃江方志赢得专家好评[N];益阳日报;2008年
2 周能汉;楚雄州方志地情网开通运行[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3 记者 李靖;丹心翰墨修方志[N];阿勒泰日报;2009年
4 记者 郭晓燕;《长治方志》推出《长治改革开放30年》专刊[N];长治日报;2008年
5 管建华;和郑苏谈民族音乐学[N];音乐周报;2001年
6 蒋多;乐歌方志:概念与品牌之间的距离[N];中国文化报;2004年
7 记者 冯颖;方志远代表:提升旅游院校学生就业能力[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阳公田 代晓明;连续8年 父子俩请老人团年[N];自贡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张学勤通讯员沈志伴;解读“方志之乡”[N];浙江日报;2002年
10 通讯员 李波 记者 周宗涛;发挥方志作用服务安徽崛起[N];安徽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祁慧民;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2 李莘;河北霸州胜芳镇民间花会音乐民俗志[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志安;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阮思华;清代台湾农业经济研究(1683~1895年)[D];暨南大学;2003年
7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8 陶诚;“广东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丽莹;扫叶山房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斯;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2 朱玉江;盐城淮剧传承的考察与本土音乐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宋伟伟;维吾尔族歌唱家热比亚·买买提的声乐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4 夏蒇;锡剧在常州传承现状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卫;鲁西南鄄城县王家乐班的民族音乐学追踪[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6 吴歌;南京白局及其传承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邢媛媛;维也纳古典乐派创作中的“土耳其风”[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8 康玲;《剪靛花》歌系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9 方芸;《孟姜女》歌系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10 刘春玲;近代绥远地区列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62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462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