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
发布时间:2017-03-17 16:02
本文关键词: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以中国音乐学家(1980—2000)研究西方音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西方学术传统与理论诉求的把握与剖析,从音乐史学、音乐美学,以及音乐分析等三个理论层面进入,进而展开较为全面、深入的学术归纳与理论阐释。全文由三个部分九个篇章组成,即,第一部分:史学理论与实践;第二部分:美学思辨;第三部分:音乐分析。 第一部分以中国音乐学家编著的三部西方音乐史专著为主要研究对象(它们是:张洪岛《欧洲音乐史》、刘经树《简明西方音乐史》、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分三章论述。即“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实践”;“风格主义史学理论与实践”;“文化形态史学理论与实践”。 第二部分以中国音乐学家对西方音乐美学的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音乐美学中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并围绕中国音乐美学学会自1979年至2000年召开的六届年会中的热点问题,以及1986年的“兴城会议”、1991年的“第一届读书会”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问题,分三章展开论述。即“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对象、方法”、“他律与自律及形式与内容”、“音乐的存在方式”。 第三部分以中国音乐学家对西方作曲家及其音乐作品的音乐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分析学,以及音乐学分析等三个不同学术阶段的基本方法与理论诉求,分三章进行归纳与论述。 通过研究,揭示中国音乐学家在西方音乐研究的学术发展中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参照、自我实现、自我批判的理论特色与学术品格。
【关键词】:西方音乐 音乐史学 音乐美学 音乐分析 理论与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09.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32
- 一、引言11-13
- 二、20世纪西方音乐研究综述13-23
- (一)早期研究(1906—1937)14-18
- 1、历史概况14-15
- 2、研究视角15
- 3、研究方法与基本理论15-18
- (二)中期研究(1938—1979)18-21
- 1、历史概况18-20
- 2、研究视角20-21
- 3、研究方法与基本理论21
- (三)后期研究(1980—2000)21-23
- 1、历史概况21-22
- 2、研究视角22-23
- 3、研究方法与基本理论23
- 三、与本文相关的前人研究成果综述23-29
- (一)方法论研究24-27
- (二)史学史研究27-28
- (三)著作史研究28
- (四)综述研究28-29
- 四、关于本文29-32
- (一)名称释义及其历史分期29-30
- (二)论域与取域30
- (三)研究依据、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30-31
- (四)研究意义31-32
- 第一部分 史学理论与实践32-91
- 第一章 《欧洲音乐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实践37-56
-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特征37-41
- 1、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前提37-39
- 2、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的结合39-41
- 二、"阶级"、"阶级分析法"与音乐史学理论41-50
- 1、《欧洲音乐史》的编写背景43-44
- 2、《欧洲音乐史》的史学思想与历史分期44-45
- 3、对西方作曲家及其作品的评价45-50
- 三、《欧洲音乐史》对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影响50-56
- 1、史学理论51
- 2、史学方法51-52
- 3、叙事模式52-56
- 第二章 《简明西方音乐史》:以风格主义史学观重构音乐史56-75
- 一、音乐史学方法批判57-62
- 1、传记主义史学58-59
- 2、实证主义史学59-60
- 3、历史主义史学60-62
- 二、风格主义史学观在音乐史编纂中的意义62-65
- 三、《简明西方音乐史》的学术特色65-75
- 1、史学思想与历史分期65-68
- 2、对作曲家及其作品的评价68-75
- 第三章 《西方音乐文化》:从文化形态史学观重构音乐史75-91
- 一、还音乐史以文化的本质75-83
- 1、关于中世纪75-80
- 2、关于古典主义时期与该时期的作曲家及其作品80-82
- 3、关于"浪漫主义"与"民族乐派"82-83
- 二、发掘文化的内在结构83-85
- 三、文化动因与历史模式85-91
- 1、基督教文明85-87
- 2、作曲家的个人创造87-89
- 3、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追求89-91
- 第二部分 美学思辨91-165
- 第四章 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对象、方法95-107
- 第五章 由他律与自律兼及形式与内容107-132
- 一、他律与自律107-121
- 二、形式与内容121-132
- 第六章 音乐的存在方式132-165
- 一、罗曼·茵加尔登及其"纯意向性客体"133-152
- 1、关于茵加尔登及《音乐作品及其本体问题》133-135
- 2、关于茵加尔登"意向性客体"135-139
- 3、对茵加尔登学说的批判139-152
- 二、"总是在一切存在者的存在中揭示存在者"152-161
- 1、从构成角度论"存在"153-155
- 2、从特殊性角度论"存在"155-156
- 3、从作品角度论"存在"156-157
- 4、从"意向"角度论"存在"157
- 5、从边缘结构角度论"存在"157-158
- 6、从文化学角度论"存在"158-159
- 7、从元理论角度论"存在"159
- 8、从价值角度论"存在"159-161
- 三、中西音乐文化关系——以美学作为理论基点,立足于世纪转换161-165
- 第三部分 音乐分析165-222
- 第七章 乐句结构与形式模型理论及《曲式与作品分析》169-187
-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的编写背景169
- 二、《曲式与作品分析》的编写体例与理论依据169-174
- 1、编写体例170
- 2、理论依据170-174
- 三、《曲式与作品分析》的学术价值与历史地位174-187
- 1、从曲式学角度看《曲式与作品分析》175-180
- 2、从音乐学角度看《曲式与作品分析》180-187
- 第八章 音乐分析学187-207
- 一、申克深层结构分析法188-197
- 二、福特音级集合分析法197-207
- 第九章 音乐学分析207-222
- 一、《于文》发表以前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研究情况208-209
- 二、《于文》的分析模式与理论依据209-222
- 1、音乐本体的艺术分析209-212
- (1)"特里斯坦和弦"及其表现功能与结构功能210-211
- (2)"Leitmotiv"与整体结构211-212
- 2、音乐内涵的社会历史分析212-219
- (1)精神、物质、感情三重危机213
- (2)叔本华哲学与瓦格纳思想213-217
- (3)关于尼采与瓦格纳217-219
- 3、"评价问题"与艺术批评219-222
- 结语222-225
- 参考文献225-235
- 英文人名索引235-242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242-243
- 致谢243-24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兰恕冰;;浅谈中世纪单、多声部音乐[J];大众文艺;2012年1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歌;巴赫《意大利协奏曲》创作风格与钢琴演奏分析[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5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