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民间鼓乐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7 11:46
【摘要】: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中国民间鼓乐文化,主要以辽宁辽阳地区民间鼓乐文化为例进行定点研究。全文运用民俗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辅以地方文献资料作为佐证,将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鼓乐这一民俗活动视为一种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的民俗事象进行整体研究。 辽南鼓乐是东北鼓乐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婚丧嫁娶(红白事)中。辽南鼓乐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又以辽阳鼓乐最有代表性,历史也最为悠久,技艺水平最高。它是主要以笙管、唢呐为演奏乐器,配以打击乐器的民族吹打乐。辽阳鼓乐主要分布在辽阳市和辽阳县的几个乡镇中,以乐队班子为组织形式。尽管在文革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辽阳鼓乐依然保持了历史传承的联系性、完整性。辽阳鼓乐充分体现出辽阳乃至整个辽南地区民众的精神文化,对于研究辽南民众的生活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5月20日,辽阳鼓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绪论部分主要对选题的意义目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理论创新,本文所用材料、研究方法和不足之处加以简要说明。 第一章是对辽阳鼓乐的概述。主要介绍了辽阳民间鼓乐文化生存的自然和社会人文环境,并对辽阳鼓乐的历史、特点、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文化梳理。 第二章结合田野资料,主要介绍辽阳鼓乐的重要曲目和文化传承人。曲目和传承人是辽阳鼓乐存在和流传最重要的两个硬件条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不仅向世人展示了辽阳地区的文化,还展示着辽阳人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第三章介绍了辽阳鼓乐的特点,并运用鲍曼的表演理论进行分析,辽阳鼓乐具有演出形式多样、演奏曲目种类繁多、演奏方法复杂、现场演出内容灵活和演奏者身份多重共五个特点,并将辽阳鼓乐和中国其他民间鼓乐形式(主要是辽阳鼓乐和安塞腰鼓)进行了比较。 第四章是对辽阳鼓乐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进行分析,辽阳鼓乐的功能主要是娱乐功能,情感宣泄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心理补偿功能和社会维系功能。 第五章主要运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和文化资本论的观点分析了在现代社会辽阳鼓乐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持有者的态度,同时在经济和传统观念的矛盾作用下,在当今各种现代媒介的冲击下,辽阳鼓乐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其传统性也逐渐向现代性转变。辽阳鼓乐的未来该如何前行也是地方政府和民众关心的重点。 结语部分讨论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民族文化传统不仅发生着单纯的自然变异,更面临着多方利益的影响,即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好的情况下,传统文化遗产仍可能因此而受到外力的扭曲而发生性质和结构上的根本性变异,怎样保护才能更利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值得人们去深思。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7
本文编号:2550542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展红;;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J];黑龙江档案;2009年03期
2 薛艺兵;音乐传播的符号学原理[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罗艺峰;中国音乐民俗学的对象·观念·方法[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4 高丙中;中国民俗学的人类学倾向[J];民俗研究;1996年02期
5 施爱东;;警惕“神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兼谈民俗学者的角色定位[J];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明;西安鼓乐的现状及传承[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0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55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