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鼓戏老生唱腔与“民族声乐”男高音演唱技法的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佳;关于昆腔谱唱古诗词曲问题——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吟诵涵咏”方法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孙远方,李靖莉,宋平;民国以来黄河三角洲移民概览[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4 潘怀剑,田家怡,窦慧;滨州市蝗虫灾害及防治对策[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5 王松;声乐学习中要处理好的几对辩证关系[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陈才训;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结果期待意识[J];东方论坛;2005年02期
7 陈虎;赵开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声乐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8 石月婷;;师范院校声乐课程设置探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胡郁青;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0 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志平;;万千俊美集一身——中国京剧美学精神浅探[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颜全毅;清代京剧文学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飞;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易勤华;戏曲诗性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孙红侠;二人转戏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刘军华;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何永军;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保荣;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D];河南大学;2001年
2 李小戈;“软”系统方法论在声乐活动中的应用初探[D];河南大学;2002年
3 钟筱涵;李渔戏曲结构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志远;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常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6 黄莺;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7 朱锦华;李渔戏曲理论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金鑫;论梁辰鱼的昆曲创作[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唐明务;关于对歌唱中非技术性因素的理论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巍;关于何纪光“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68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56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