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中国音乐学院和声复调学科建设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0-01-24 14:47
【摘要】:中国音乐学院和声复调学科自建立以来经历了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在继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本文将从教学体系、基础理论研究、创作实践、教学成果、团队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总结与归纳,全面介绍学科的基本教学理念、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实施办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为杰;音级集合的配套[J];中国音乐;2004年04期

2 杨通八;调式半音体系与和声的现代民族风格[J];中国音乐学;198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善武;黎英海的民族调式研究——《汉族调式及其和声》研究之一[J];中国音乐;2003年03期

2 杨沐;中国音乐形态理论建设与汉族中心论问题[J];音乐研究;2000年01期

3 魏扬;;论民歌改编钢琴曲中的和声配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段桥生;侗族多声部民歌的现状及保护与发展[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樊祖荫;四、五度结构与二度结构的和声方法——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之一[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刘永福;“调式交替”理论之比较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施咏;21世纪音乐教育对乐理教学的新要求[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陈士森;威伯恩序列音乐中的“主和弦”——集合3-3[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孙晓洁;马思聪作品的和声技法研究——以小提琴作品为例[J];音乐研究;2001年04期

10 樊祖荫;线性结构的和声方法——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之五[J];音乐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费邓洪;费茸;;我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不可忽视的内容——音乐的数学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黄丕裕;;声乐教学要养成三种好习惯[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费邓洪;;从音乐的“情感内容”到“另一种心理内容”的猜想[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3 李玫;“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0年

4 冶鸿德;汉斯·维尔纳·亨策交响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5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6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7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婷婷;勋伯格的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9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晶;罗忠昒艺术歌曲的和声应用[D];河南大学;2001年

2 汪高原;论调式与调性的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志远;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松兰;试论中国钢琴学派的萌芽[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雯;中国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帅红;白诚仁合唱作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郑刚;谈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和弦结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斯琴朝克图;色·恩克巴雅尔混声无伴奏合唱作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崔玉;论歌曲伴奏中的音型手法——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技能选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关意宁;东北汉族民歌音乐特点的多视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创;苏怿;黎博;;浅谈声乐钢琴伴奏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2 林宇;;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浅析[J];科技资讯;2011年20期

3 李浩然;;米约多调性钢琴组曲《回忆巴西》中的和声现象初探[J];大舞台;2011年06期

4 苏莎;;如何学习、演奏巴赫《平均律曲集》中的赋格曲[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5 靳婕;周敬慈;;问乐求索五十载 传道解惑桃李红——记罗良琏、高为杰教授教学50周年庆祝音乐会[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6 曾淑雯;;和声DE魅力[J];艺术·生活;2000年06期

7 刘浩;;试论多声部民歌中的和声思维方式及应用形态[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8 吕屹;;探索高师钢琴即兴伴奏的教与学[J];艺术教育;2004年05期

9 张露;;对中国民族调式歌曲即兴配弹的探究[J];电影评介;2011年15期

10 陈耀飞;武韵;席鹏;;学习即兴伴奏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禹永一;;浅谈关于传统和声中的和弦标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颖雪;;和声教学改革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康华;;和声教学中调性扩张技巧的深化与功能关系的拓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娟;;柯达伊匈牙利民歌主题变奏曲《孔雀飞》分析研究[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姚福祥;;试论水族民歌的形式和韵律[A];水家学研究(二)——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及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会;近万村民观赏高跷[N];农民日报;2009年

2 王芳;“国音堂”招聘的总经理该向谁负责[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亚南;中国音乐学院展演“活态教学”[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赵忱;把沉睡的人都叫醒[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授马秋华 只能唱西洋歌,是学美声的悲哀[N];音乐生活报;2010年

6 陈庆予;中国音乐学院上演青春版《小二黑结婚》[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邢亚楠;中国音乐学院有了个“国音堂”[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记者 祝静;中国音乐学院推出“演艺虚拟合成交互系统”[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记者 孙亚斐 实习生 邢学谦;中国音乐学院 在兰建立西北首个生源基地[N];兰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黄丹彤 通讯员 蔡锦明 曹晓亮;广东音乐下届有望入金钟奖[N];广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扬;三首管弦乐作品中的旋律“音程向位”与和声“音程位”探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青;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的风格与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5 王丹红;亨利·迪蒂耶管弦乐作品《蜕变》创作技术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6 朱琳;对珀·纽加德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层次化结构”技术的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乔邦利;中国当代中小型合唱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8 许扬宁;许常惠现代风格室内乐作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9 刘奇;莫里斯·奥阿纳音乐语言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10 任怡;象征与超越[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兰花;浅论中国音乐学院阮专业教学[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 谢丹;《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1980年版与2001年版“和声”词条比较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3 陈威;声乐套曲《暗无天日》和声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孟刘翔;骋无穷之路 饮不竭之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黎嘉;沃尔夫艺术歌曲和声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6 姜洪淼;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小品集《瞬间幻影》和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晓南;舒曼钢琴作品和声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8 温辉明;时代的音乐审美差异对和声运用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谢秋菊;浅析贝多芬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特色[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宁;贝多芬艺术歌曲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572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572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e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