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重唱的徵调套曲——广西平果壮族嘹歌曲调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梁庭望;;《壮歌嘹歌研究》序[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2 安东尼·西格尔;张伯瑜;王先艳;;苏雅人为何歌唱?——中央音乐学院讲演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代吉;;人类学研究方法在艺术研究中的运用——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加热村觉木龙藏戏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类学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3 熊晓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音乐人类学深度意识的消解[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林铁;田茂军;;母体经验的差异表述与身份认同——黄青松《名堂经》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左永平;;论少数民族文化的吸引力——以佤族文化为例[J];沧桑;2008年03期
6 范艳华;;试论佤族原始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J];沧桑;2011年02期
7 熊晓辉;;艺术人类学与人文主义[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杨智;刘雪松;;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课程现状的思考[J];成人高教学刊;2010年02期
9 陈忠;;关于城市化的哲学沉思——论城市哲学的建构[J];城市问题;2011年02期
10 王建军;文化素质与具有文化素质的人[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昀京;;科学在中国普及的历史分期探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左永平;;“魔巴制度”——佤族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支柱[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方媛媛;朱映占;;基诺族的传统服饰与变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张岩;;文化的忧郁——以南溪村寨丧葬礼仪的变迁为例[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刘雯婷;;傈僳族艺术形态:基督教的渗透与佛教的融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7 白红梅;;那达慕文化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释[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8 施雨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教育回应[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小田;;“一日史”的意义——论历史要素谱系与整体史[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10 邓启耀;;从马背到牛背——云南蒙古族民间叙事中的文化变迁镜像[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5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8 孙金菊;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刘冬梅;造像的法度与创造力[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吐尔地·卡尤木;维村社会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新生;中学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华成;红瑶地区乡镇内教师支教工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苏地曼.阿宝财;和田玉的商业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常海;交互设计中的控制感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李瑞;屏幕界面产品中的设计误导性探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李志军;探析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D];暨南大学;2011年
9 张e,
本文编号:2575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575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