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音响在管弦乐组曲《五行》中的结构力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尹明五;卢托斯拉夫斯基成熟时期的创作思维及技法[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2 张旭儒;潘德列茨基早期音乐作品中的“音色—音响”观念及其创作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魏扬;三首管弦乐作品中的旋律“音程向位”与和声“音程位”探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 于洋;卡特音乐的时空秩序[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吴晓晓;从卢托斯拉夫斯基的织体音响看其音乐中的结构思维[D];四川音乐学院;2011年
2 王汇;贝里奥的新人声主义创作相关分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3 张海涛;抚慰创伤的三种方式[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一;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的音乐—音响结构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谢向颖;鲁托斯拉夫斯基《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艺术特征及演奏解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姜莹;谭盾胡琴协奏曲《火祭》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汪恋昕;大提琴协奏曲《黎明》作曲技法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8 李末;20世纪奏鸣曲式结构原则的变异[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9 樊希;论卢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音色、音响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立青;;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一)[J];音乐艺术;1986年02期
2 杨立青;;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二)[J];音乐艺术;1986年03期
3 杨立青;;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三)[J];音乐艺术;1986年04期
4 杨立青;;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四)[J];音乐艺术;1987年01期
5 杨立青;;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五a)[J];音乐艺术;1987年02期
6 杨立青;;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五)[J];音乐艺术;1987年03期
7 杨立青;;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五—六)[J];音乐艺术;1987年04期
8 王西麟;《挽歌——为广岛受难者》创作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9 林华;色彩复调[J];中国音乐学;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维忠;请听陈其钢[J];音乐爱好者;2003年09期
2 何农;陈其钢谈谭盾和现代音乐[J];人民音乐;2002年12期
3 李淑琴;陈其钢访谈[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4 ;陈其钢作品中国首演音乐会在沪举行[J];人民音乐;1995年04期
5 蒋山;陈其钢的作品《五行》闯进国际奥林匹克作曲大赛“大师奖”总决赛[J];人民音乐;2001年09期
6 楼亦斗;;书画传家 音乐名世——陈叔亮、陈其钢父子档案材料介绍[J];浙江档案;2009年11期
7 段伟伟;;陈其钢管弦乐组曲《五行》的音响结构[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陈晓燕;塑造美感 陶冶情操──陈其钢谈创作[J];人民音乐;2000年02期
9 蒋山;陈其钢谈《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2002年03期
10 张弦;陈其钢谈第九届贝藏松作曲大赛[J];人民音乐;199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涛;;简帛《五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梁X};许洁萍;;基于歌词的中文流行歌曲音乐结构分析算法研究[A];第18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9)、第5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09)、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胡筱铮;;对当代复调教学的几点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赵阳;周燕红;许洁萍;;基于不同距离测度的音乐结构分析研究[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5 李小诺;;音乐结构原则形成的心理平衡效应[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问题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卢广瑞;;交响音乐的结构、图形欣赏法教学的应用研究[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国际合作交流信息[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十周年会庆暨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何佳玲;;罗忠昒先生教我们学和声——浅论勋伯格和声体系[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杨立梅;;基础教育中音乐欣赏的教学策略研究(讲座提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伟;现代音乐走出“象牙塔”[N];文汇报;2002年
2 张玉雯;创作是童年的慰藉[N];音乐周报;2011年
3 陈运;现代音乐节走进中央音乐学院[N];人民日报;2004年
4 林瑞华邋续鸿明;“传承之旅”展示现代音乐经典[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金兆钧 宝玉;摸索自己的纹路和脉络[N];音乐周报;2007年
6 范俊英;俄罗斯:现代音乐后继有人[N];音乐周报;2001年
7 王西麟;现代音乐:寻找演出 寻找观众[N];音乐周报;2003年
8 记者 刘亚东;日本现代音乐VS中国京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珠海电视台 王诗雁;浅谈电视专题节目中音乐的作用[N];中华新闻报;2005年
10 秋秋 晓纯;音乐就是我的母语[N];东方航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希国;简帛文献《五行》篇与思孟学派[D];吉林大学;2012年
2 吕文丽;诸宫调与中国戏曲形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3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斯琴朝克图;交响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5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6 于洋;卡特音乐的时空秩序[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王中余;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8 姜小鹏;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9 陶立新;论威尔第晚期歌剧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的继承与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10 屠艳;亚纳切克的歌剧《卡佳·卡巴诺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尚;陈其钢管弦乐组曲《五行》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2 张建恩;竹简《五行》思想研究与成书年代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贾淑杰;战国楚简《五行》校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宏宇;现代音乐视唱教材《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璐;现代音乐视唱教学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6 刘莹;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对现代音乐学习的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孟艺;科技时代的现代音乐唱片封面设计新风格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方冬青;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借鉴与现代音乐写作之间的思考[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9 马秀华;现代音乐“节奏形态”对于“节奏视唱”训练的现实意义[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10 陈超;《阿拉尼诗歌五首》的音乐结构与艺术表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6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57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