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独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初探
发布时间:2020-02-29 02:35
【摘要】:手风琴从诞生发展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手风琴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对中国产生影响的,至今才经历了八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以其本身独特的音色成为深受人民大众喜爱,并得以广泛流行的一种乐器。中国手风琴音乐的雏形,产生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经一批年轻的、优秀的手风琴演奏员长时间的揣摩演绎,为手风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手风琴创作题材相对较窄,大多是以民歌、民族器乐曲或者部队歌曲而改编出的。回顾中国手风琴改编类作品音乐,不管是欢快明朗或者优美动听,还是淡然安静或者凄清伤感,它都能够触动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轻轻回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拍成电影,为海内外所熟悉。在这些充分及有利的条件影响下,1958年冬,作曲家何占豪、陈钢采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部分曲腔为素材创作成同名小提琴协奏曲,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这部协奏曲旋律非常优美、色彩及其绚丽,并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上演之后不胫而走,至今仍在海内外广泛流传。手风琴演奏家周培贤首次听到这部协奏曲后,就被它那动人的旋律深深打动,于是周培贤将此部协奏曲改编成同名手风琴独奏曲,由此手风琴独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中国手风琴乐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手风琴独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其高超的艺术性和强烈的民族性影响着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发展,成为中国手风琴改编曲的成功之作。本文着重研究其演奏风格,分别从创作背景、理论赏析、演奏技巧、二度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阐述其艺术价值及在手风琴教学上的贡献,运用理论分析研究方法与手风琴演奏技巧方法对其创作与演奏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笔者以自身感受对这部手风琴独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演奏方面的二度处理,如风箱特殊技巧的运用、肢体语言与音乐意境的融合。笔者通过对手风琴独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研究,了解到这部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因此,对中国民族音乐立足于国际手风琴界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手风琴教学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艺术贡献。
【图文】:
图 2-5B 主题 85—108 小节,运用复调手法,即左右手都有各自的旋律,两段旋律又互渗透,相互融合,就像山伯与英台朗诵诗文,你一言我一语,场景十分温馨。左手相互呼应的旋律,要求风箱运行一定要平稳,保持整个乐段的流畅。从 99 小节始,音色变换为口琴,小风琴与口琴的音色都十分清脆,但口琴较小风琴相对明亮些,所以在乐段中间部分音色出现这样的变化,使得乐曲更符合当时的音乐意境。
图 2-6A`主题,即 A 主题再现,109—120 小节,调式为 e 徵调式。这一乐段左手伴织体更加轻快,使乐曲显得十分活泼俏皮。接着两小节的连接,引出 C 段,123—207 小节,同样是 e 徵调式。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24.3
本文编号:2583639
【图文】:
图 2-5B 主题 85—108 小节,运用复调手法,即左右手都有各自的旋律,两段旋律又互渗透,相互融合,就像山伯与英台朗诵诗文,你一言我一语,场景十分温馨。左手相互呼应的旋律,要求风箱运行一定要平稳,保持整个乐段的流畅。从 99 小节始,音色变换为口琴,小风琴与口琴的音色都十分清脆,但口琴较小风琴相对明亮些,所以在乐段中间部分音色出现这样的变化,使得乐曲更符合当时的音乐意境。
图 2-6A`主题,即 A 主题再现,109—120 小节,调式为 e 徵调式。这一乐段左手伴织体更加轻快,使乐曲显得十分活泼俏皮。接着两小节的连接,引出 C 段,123—207 小节,同样是 e 徵调式。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殷琪;;手风琴科学的触键方法与音乐表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邹微;;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文本与型号——以五位演奏家演奏《梁祝》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3 王艳;;千古爱情传奇 余音绕梁不绝——手风琴版《梁祝》赏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吴玫;;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9期
本文编号:2583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58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