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景德镇瓷乐器的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11:28
【摘要】:陶瓷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及内涵,它将艺术当中的两种门类——陶瓷艺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交叉的、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说明了艺术当中的各个门类有着相通和互补的关系。陶瓷乐器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就出现了陶制的原始乐器,如陶哨、陶铃和陶埙。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有新的陶瓷乐器产生。景德镇是享誉海内外的“瓷都”,自古以来,景德镇瓷器有着“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其中的“声如磬”指的就是瓷器发出的音色,恰到好处的说明了瓷器潜在的音乐特性。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了挖掘、保留和发展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遗产,景德镇歌舞团研制了一套包括瓷钟、瓷笛、瓷箫在内的十六个品种,十八件套的瓷乐器,首次亮相便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它们的制作工艺精湛、外观精美、音色清脆优美、音准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和实用价值。 本文在概述中国陶瓷乐器的起源与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当代景德镇陶瓷乐器的产生与发展、制作的工艺特点、分类、造型与装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对当代景德镇陶瓷乐器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32
【图文】:
将这些物体做一些简单的变化,比如在空心做成了早期简单的一些乐器,这可以说是人料的乐器因其大多数在暴露与自然力量的情后人们发现了陶土这一神奇的材料。它具有型,可以让人类自由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并还具有很强的耐受性,不容易腐烂也不容易于是,陶土这一神奇的材质就这样成为中国,陶瓷乐器也因其材质的特殊性而得以留存的,乐器的制作也与当时生产力水平密切相也产生了许多原始的乐器,史料中也有许多”、“女娲作箫”、 “庖栈氏作瑟”、 “伶其皮为鼓” 、“黄帝命伶偷铸十二钟”等。家的论证,最
制作的单面鼓,在形制上分鼓口、鼓面、鼓身三部分。鼓身是束腰圆筒状。用了黑红彩,纹式是锯齿旋涡纹,具有鲜明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特征,经专属于马家窑半山类型晚期①。近年来,在陕西省千阳县沣头村还出土了一件距4000多年的巨型陶鼓,是陕西省考古人员配合当地铁路建设考古钻探时发现个巨型陶鼓外形颇似一口水缸,口径约48厘米,高90厘米,腹径65厘米,口突起14个舌耳,用于固定牛皮;鼓腹上钻有3个直径约6厘米的放音孔。考古来一张大牛皮蒙在其上敲打,其声浑厚,撼人心魄,余音轰鸣,不绝于耳。考古所副研究员田亚歧说,在远古时候,鼓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陶鼓以前流域和黄河下游均有发现,但器型较小,曾被误认为是陶缸。此次出土的陶认是用于击发声乐的工具,揭示了远古时期礼乐文化的初始形式②。
本文编号:2733803
【学位授予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32
【图文】:
将这些物体做一些简单的变化,比如在空心做成了早期简单的一些乐器,这可以说是人料的乐器因其大多数在暴露与自然力量的情后人们发现了陶土这一神奇的材料。它具有型,可以让人类自由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并还具有很强的耐受性,不容易腐烂也不容易于是,陶土这一神奇的材质就这样成为中国,陶瓷乐器也因其材质的特殊性而得以留存的,乐器的制作也与当时生产力水平密切相也产生了许多原始的乐器,史料中也有许多”、“女娲作箫”、 “庖栈氏作瑟”、 “伶其皮为鼓” 、“黄帝命伶偷铸十二钟”等。家的论证,最
制作的单面鼓,在形制上分鼓口、鼓面、鼓身三部分。鼓身是束腰圆筒状。用了黑红彩,纹式是锯齿旋涡纹,具有鲜明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特征,经专属于马家窑半山类型晚期①。近年来,在陕西省千阳县沣头村还出土了一件距4000多年的巨型陶鼓,是陕西省考古人员配合当地铁路建设考古钻探时发现个巨型陶鼓外形颇似一口水缸,口径约48厘米,高90厘米,腹径65厘米,口突起14个舌耳,用于固定牛皮;鼓腹上钻有3个直径约6厘米的放音孔。考古来一张大牛皮蒙在其上敲打,其声浑厚,撼人心魄,余音轰鸣,不绝于耳。考古所副研究员田亚歧说,在远古时候,鼓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陶鼓以前流域和黄河下游均有发现,但器型较小,曾被误认为是陶缸。此次出土的陶认是用于击发声乐的工具,揭示了远古时期礼乐文化的初始形式②。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柳青;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艺术元素的舞台应用与其效果[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733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73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