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努内斯管弦乐《召唤》作曲技法探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15:06
   伊曼纽尔·努内斯(Emmanuel Nunes,1941-2012,葡萄牙籍)作为欧洲当代重要作曲家,其作品不仅数量、篇幅庞大,而且质量不凡,体现出他高超的艺术水准。本文以他的管弦乐代表作《召唤》(Ruf,1975-1977)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音高结构、时间结构及音响结构的分析,探究该作品的结构原则和创作技法特征。论文借助计算机音乐分析软件Open Music及AudioSculpt,采用分析论述结合谱例图示的研究方法对作品进行阐释。论文主体部分共三章:第一章从核心四音列、多音和弦、“共鸣音簇”与“引用素材”来论述音高结构;第二章就节奏与织体、作品结构来阐述时间结构;第三章通过音色构成和能量分布归纳作品中的音响结构。最后,论文末尾对努内斯在《召唤》中的技法特征、创作思维,以及作品对笔者带来的思考与启示进行总结。
【学位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6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努内斯创作生平与《召唤》概述
第一章 音高结构
    第一节 核心四音列
        一、音列完整陈述
            (一) 四音和弦
            (二) 音型化线条
        二、音列非完整陈述
    第二节 多音和弦
        一、音高分析模型
        二、基于音高分析模型的和声分析
        三、“音列外音”的使用
    第三节 “共鸣音簇”与“引用素材”
        一、共鸣音簇
        二、引用素材
第二章 时间结构
    第一节 节奏与织体
        一、节奏组织
            (一) 节奏类型
            (二) 组合方式
        二、织体形态
    第二节 作品结构
        一、音乐材料
        二、结构划分
第三章 音响结构
    第一节 音色构成
        一、乐队编制
        二、配器布局
            (一) 引子部分
            (二) A部分
            (三) B部分
            (四) C部分
            (五) D部分
            (六) E部分
            (七) F部分
            (八) G部分
        三、音色偏好
            (一) 混合管乐组音色
            (二) 震音奏法
            (三) 独奏单簧管音色
    第二节 能量分布
        一、力度
            (一) 两极化力度对置
            (二) 突增型力度变化
        二、发音点疏密度
结语
    一、技法特征
    二、创作思维
    三、思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雯;卢广瑞;;关于古希腊“转调、无转调音列体系”的命名[J];北方音乐;2014年17期

2 汪高潮;;丝绸之路上的土库曼斯坦音乐艺术[J];新疆艺术(汉文);2016年03期

3 赵扬;;山花儿腔音列的结构初探[J];北方文学;2018年05期

4 王耀华;;论“腔音列”(下)[J];音乐研究;2009年02期

5 王耀华;;论“腔音列”(上)[J];音乐研究;2009年01期

6 孔义龙;;20世纪编钟音列研究述评[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卫培泽;;二胡左手技法中的“四音列”[J];黄河之声;2006年10期

8 蒲亨建;;论场音列——乐种风格判定的形态学标志之一[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Z1期

9 胡曼;湖北三音列民歌的调转换[J];音乐研究;1985年04期

10 朱践耳;;关于《第十交响曲》[J];音乐艺术;198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孔志轩;西村朗作曲技法与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9年

2 李峰;建国前和建国初期黄梅戏唱腔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朱琳;对珀·纽加德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层次化结构”技术的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向华;土家族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萃;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许诺;罗斯·李·芬尼晚期钢琴作品中对称技法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7年

7 甘芳萌;大卫·勒温“转换网络”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依克山·阿不都沙拉木;努内斯管弦乐《召唤》作曲技法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9年

2 彭孟;罗斯拉维茨的中心音列技术[D];西安音乐学院;2019年

3 江辰曦;激进与传统并存[D];中央音乐学院;2019年

4 马懋玄;冥想于半百之际[D];中央音乐学院;2018年

5 刘力;多元材料的有效结合[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6 余亚飞;从倒七戏到庐剧—一个地方剧种的传承与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安潮;石磬形态通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8 内堀明子;论西藏山南卡热乡藏族儿歌的艺术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张思捷;《于无声处—为巴扬、小提琴与大提琴》音高结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10 高瑾;克热内克十二音对位及其创作实践[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813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813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8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