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意涵的音乐表现—从音乐修辞的角度析贝多芬《 b B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Op.106
发布时间:2021-03-01 09:12
本文旨在探讨贝多芬《bB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6)中哲理意涵的表现问题,并尝试在详尽的音乐分析基础上,对此作出个人阐释。文中首先论证了贝多芬因一生坎坷,至晚年形成了坚毅不屈而又焦虑狂暴的人格特征,而历经时代风云之后,他力图用音乐表达对世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精神体验。随后,在作品分析中引入“音乐修辞”的视角与方法,指出贝多芬对奏鸣曲形式所做的突破,对其音乐中哲理意涵的表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提取出此作中的下行三度、半音对峙、颤音与星空意象以及减缩等持续性的、富有言说意味的音乐技法,找到其与哲理意涵表现之间紧密且深刻的关联。最后,将上文对此作表现意图的推测与音乐形式内涵的分析相结合,认为《bB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6)表达了“受难者”在生理与心理二重困境之下,超越个体殊相存在,追求人类终极价值的实现,将现世的一切苦痛与挣扎,都化作通向彼岸“极乐世界”的不竭动力。
【文章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广东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概念解释
三、课题研究现状
四、研究取向
第一章 作品创作的内外影响因素
第一节 坎坷命运中形成坚毅不屈而又焦虑狂暴的人格特征
一、无法治愈的耳疾
二、无果的爱情
三、争夺侄子的监护权
第二节 时代风云中走向关注社会与人类命运的哲思之途
一、启蒙运动、狂飙运动及法国大革命
二、在哲学领域的个人修行
三、来自社交圈的影响
第三节 书信中透露的有关信息
一、沮丧——生活的烦扰与拮据
二、焦虑——病痛的折磨与叛逆的侄子
三、意志——内心的挣扎与信仰的支撑
小结
第二章 作品的哲理性表现之一:结构的扩充与发展
第一节 奏鸣曲式的形成及其典型特征
一、风格的转变与古典精神内核
二、奏鸣曲式概要
第二节 Op.106的形式结构特征
一、增强对立以激化矛盾
二、渗入复调手法及其结构因素促进主题向纵深拓展
三、以具多解性与灵活性的曲式结构表现复杂丰富的内涵
第三节 Op.106的结构特征与哲理演绎及哲理性思考的对应
一、铺陈阶段
二、深化阶段
三、升华阶段
小结
第三章 哲理性表现之二:主要的表意因子及其运作
第一节 下行三度
一、音乐形态分析
二、以“三”为结构原则的哲思性及其在本文中的特殊意涵
第二节 半音对峙
一、引入半音对峙前的暗示
二、半音对峙的处理方式
第三节 颤音技法与星空意象
第四节 减缩与言说手段
一、减缩技法
二、言说手段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修辞的概念及现象辨析[J]. 陈鸿铎.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2(03)
[2]交融与碰撞:隐喻、修辞、符号理论对音乐叙事理论的启发[J]. 王旭青. 美育学刊. 2012(02)
[3]崇高心智的“言说”艺术——被低估的“音乐修辞学”[J]. 王丹丹.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2(01)
[4]音乐叙事理论——新视阈下一种音乐分析方法的探求[J]. 王旭青. 中国音乐学. 2011(03)
[5]音乐叙事学的历史轨迹[J]. 王旭青.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02)
[6]哲学辨证观念在奏鸣曲式发展中的体现[J]. 丁旭东.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01)
[7]琴声中的朝圣之旅 记陈宏宽钢琴独奏音乐会[J]. 杨燕迪. 音乐爱好者. 2005(03)
硕士论文
[1]贝多芬晚期风格中的“非英雄”性[D]. 薛毛毛.上海音乐学院 2017
[2]从贝多芬Op.106号钢琴奏鸣曲看其晚期作品的风格与特点[D]. 高志辉.山西大学 2016
[3]试从“形而上”性质的角度研究贝多芬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中的哲理叙事[D]. 宋佳.福建师范大学 2014
[4]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与精神境界[D]. 李文韬.湖南师范大学 2010
[5]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106号演奏问题的探讨[D]. 陈列.上海音乐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057269
【文章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广东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概念解释
三、课题研究现状
四、研究取向
第一章 作品创作的内外影响因素
第一节 坎坷命运中形成坚毅不屈而又焦虑狂暴的人格特征
一、无法治愈的耳疾
二、无果的爱情
三、争夺侄子的监护权
第二节 时代风云中走向关注社会与人类命运的哲思之途
一、启蒙运动、狂飙运动及法国大革命
二、在哲学领域的个人修行
三、来自社交圈的影响
第三节 书信中透露的有关信息
一、沮丧——生活的烦扰与拮据
二、焦虑——病痛的折磨与叛逆的侄子
三、意志——内心的挣扎与信仰的支撑
小结
第二章 作品的哲理性表现之一:结构的扩充与发展
第一节 奏鸣曲式的形成及其典型特征
一、风格的转变与古典精神内核
二、奏鸣曲式概要
第二节 Op.106的形式结构特征
一、增强对立以激化矛盾
二、渗入复调手法及其结构因素促进主题向纵深拓展
三、以具多解性与灵活性的曲式结构表现复杂丰富的内涵
第三节 Op.106的结构特征与哲理演绎及哲理性思考的对应
一、铺陈阶段
二、深化阶段
三、升华阶段
小结
第三章 哲理性表现之二:主要的表意因子及其运作
第一节 下行三度
一、音乐形态分析
二、以“三”为结构原则的哲思性及其在本文中的特殊意涵
第二节 半音对峙
一、引入半音对峙前的暗示
二、半音对峙的处理方式
第三节 颤音技法与星空意象
第四节 减缩与言说手段
一、减缩技法
二、言说手段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修辞的概念及现象辨析[J]. 陈鸿铎.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2(03)
[2]交融与碰撞:隐喻、修辞、符号理论对音乐叙事理论的启发[J]. 王旭青. 美育学刊. 2012(02)
[3]崇高心智的“言说”艺术——被低估的“音乐修辞学”[J]. 王丹丹.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2(01)
[4]音乐叙事理论——新视阈下一种音乐分析方法的探求[J]. 王旭青. 中国音乐学. 2011(03)
[5]音乐叙事学的历史轨迹[J]. 王旭青.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02)
[6]哲学辨证观念在奏鸣曲式发展中的体现[J]. 丁旭东.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01)
[7]琴声中的朝圣之旅 记陈宏宽钢琴独奏音乐会[J]. 杨燕迪. 音乐爱好者. 2005(03)
硕士论文
[1]贝多芬晚期风格中的“非英雄”性[D]. 薛毛毛.上海音乐学院 2017
[2]从贝多芬Op.106号钢琴奏鸣曲看其晚期作品的风格与特点[D]. 高志辉.山西大学 2016
[3]试从“形而上”性质的角度研究贝多芬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中的哲理叙事[D]. 宋佳.福建师范大学 2014
[4]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与精神境界[D]. 李文韬.湖南师范大学 2010
[5]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106号演奏问题的探讨[D]. 陈列.上海音乐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057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05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