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词艺术歌曲《静夜思》作品分析及演绎风格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6 07:59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以青主的《大江东去》为先导,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蔚然兴起,并演化成为了近现代中国乐坛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这其中,唐诗艺术歌曲作为音乐与中国古典文学发展高峰的标志产物——唐诗相融合而产生的艺术结晶,同宋词艺术歌曲双峰对峙,各领风骚,在中国当代声乐发展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目前学术界有关唐诗艺术歌曲的文献资料,却大部分集中于对黎英海先生《唐诗三首》创作特征与演唱技法的研究方面,而对于其他作曲家所创作的同类作品,则着墨不多。笔者认为,名家名作成为音乐学术研究的热点固属正常现象;但对于此外的其他同类作品缺乏横向的观照和研究,也并不利于认识、梳理、归纳唐诗艺术歌曲的整体风貌及其创作特征。有鉴于此,本文选取赵季平、秦西炫、张筠青、老锣和龚琳娜、高为杰六位作曲家以李白传唱甚广的五言绝句《静夜思》为原型而创作的五首同名艺术歌曲为对象,展开作品和演绎风格方面的横向比较和分析。以期展现不同音乐家在处理同一唐诗题材时在艺术思维和创作手法方面所表现出的异同之处,并凭借这种横向的比较分析,从“以小见大”、“知微见著”的角度,来尝试归纳、总结唐诗艺术歌曲在创作与演唱中所积累的各...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李白《静夜思》作为歌曲创作题材的文学意蕴解读
2.1 简约而不简单的诗句
2.1.1 五言绝句的体裁特征
2.1.2 如白话般的简约洗练
2.1.3 自然天成,毫不做作
2.2 深沉的意境
2.2.1 意在言外
2.2.2 调动情感扣人心弦
2.2.3 营造深沉的意境
2.3 深远的影响
2.3.1 古人对《静夜思》的评论
2.3.2 现代人对《静夜思》的评论
2.3.3 《静夜思》传唱的普及程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各版本《静夜思》艺术歌曲的作品分析
3.1 《静夜思》歌曲版本概述
3.1.1 各版本《静夜思》歌曲综述
3.1.2 作为艺术歌曲的《静夜思》
3.2 赵季平《静夜思》作品分析
3.2.1 曲式结构
3.2.2 调式
3.2.3 旋律
3.2.4 伴奏
3.3 张筠青《静夜思》作品分析
3.3.1 曲式结构
3.3.2 调式
3.3.3 旋律
3.3.4 伴奏
3.4 秦西炫《静夜思》作品分析
3.4.1 曲式结构
3.4.2 调式
3.4.3 旋律
3.4.4 伴奏
3.5 高为杰《静夜思》作品分析
3.5.1 曲式结构
3.5.2 调式
3.5.3 旋律
3.5.4 伴奏
3.6 老锣、龚琳娜《静夜思》作品分析
3.6.1 曲式结构
3.6.2 调式
3.6.3 旋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各版本《静夜思》艺术歌曲的演绎风格比较研究
4.1 赵季平《静夜思》演绎风格分析
4.1.1 演唱中气息的把握:须表现出少许气声唱法色彩
4.1.2 演唱中情感的处理:以情带声
4.1.3 演唱中咬字的演唱处理:自然的咬字
4.1.4 演唱中的润腔手法:融入多样化的润腔手法
4.2 张筠青《静夜思》演绎风格分析
4.2.1 演唱中气息和发声的把握:“三女合一”唱法来演绎
4.2.2 演唱中情感的处理:强调深情与激情的融合
4.2.3 演唱中咬字的演唱处理:多样化咬字方法的运用
4.2.4 演唱中的润腔手法:注重运用力度型润腔
4.3 秦西炫《静夜思》演绎风格分析
4.3.1 演唱中气息的把握:深沉的气息
4.3.2 演唱中情感的处理:注重营造意境来表现情感
4.3.3 演唱中咬字的演唱处理:自然的咬字
4.3.4 演唱中的润腔手法:注重运用音色型润腔法
4.4 高为杰《静夜思》演绎风格分析
4.4.1 演唱中气息的把握:深沉的气息
4.4.2 演唱中情感的处理:根据十二音技法把握情感
4.4.3 演唱中咬字的演唱处理:注重附点的表现力
4.4.4 演唱中的润腔手法:注重运用节奏型润腔法
4.5 老锣、龚琳娜《静夜思》演绎风格分析
4.5.1 演唱中气息的把握:气声唱法与民族新唱法相融合
4.5.2 演唱中情感的处理:注重情感表现的张弛变化
4.5.3 演唱中咬字的演唱处理:自然的咬字
4.5.4 演唱中的润腔手法:多用力度及音色型润腔法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21087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李白《静夜思》作为歌曲创作题材的文学意蕴解读
2.1 简约而不简单的诗句
2.1.1 五言绝句的体裁特征
2.1.2 如白话般的简约洗练
2.1.3 自然天成,毫不做作
2.2 深沉的意境
2.2.1 意在言外
2.2.2 调动情感扣人心弦
2.2.3 营造深沉的意境
2.3 深远的影响
2.3.1 古人对《静夜思》的评论
2.3.2 现代人对《静夜思》的评论
2.3.3 《静夜思》传唱的普及程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各版本《静夜思》艺术歌曲的作品分析
3.1 《静夜思》歌曲版本概述
3.1.1 各版本《静夜思》歌曲综述
3.1.2 作为艺术歌曲的《静夜思》
3.2 赵季平《静夜思》作品分析
3.2.1 曲式结构
3.2.2 调式
3.2.3 旋律
3.2.4 伴奏
3.3 张筠青《静夜思》作品分析
3.3.1 曲式结构
3.3.2 调式
3.3.3 旋律
3.3.4 伴奏
3.4 秦西炫《静夜思》作品分析
3.4.1 曲式结构
3.4.2 调式
3.4.3 旋律
3.4.4 伴奏
3.5 高为杰《静夜思》作品分析
3.5.1 曲式结构
3.5.2 调式
3.5.3 旋律
3.5.4 伴奏
3.6 老锣、龚琳娜《静夜思》作品分析
3.6.1 曲式结构
3.6.2 调式
3.6.3 旋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各版本《静夜思》艺术歌曲的演绎风格比较研究
4.1 赵季平《静夜思》演绎风格分析
4.1.1 演唱中气息的把握:须表现出少许气声唱法色彩
4.1.2 演唱中情感的处理:以情带声
4.1.3 演唱中咬字的演唱处理:自然的咬字
4.1.4 演唱中的润腔手法:融入多样化的润腔手法
4.2 张筠青《静夜思》演绎风格分析
4.2.1 演唱中气息和发声的把握:“三女合一”唱法来演绎
4.2.2 演唱中情感的处理:强调深情与激情的融合
4.2.3 演唱中咬字的演唱处理:多样化咬字方法的运用
4.2.4 演唱中的润腔手法:注重运用力度型润腔
4.3 秦西炫《静夜思》演绎风格分析
4.3.1 演唱中气息的把握:深沉的气息
4.3.2 演唱中情感的处理:注重营造意境来表现情感
4.3.3 演唱中咬字的演唱处理:自然的咬字
4.3.4 演唱中的润腔手法:注重运用音色型润腔法
4.4 高为杰《静夜思》演绎风格分析
4.4.1 演唱中气息的把握:深沉的气息
4.4.2 演唱中情感的处理:根据十二音技法把握情感
4.4.3 演唱中咬字的演唱处理:注重附点的表现力
4.4.4 演唱中的润腔手法:注重运用节奏型润腔法
4.5 老锣、龚琳娜《静夜思》演绎风格分析
4.5.1 演唱中气息的把握:气声唱法与民族新唱法相融合
4.5.2 演唱中情感的处理:注重情感表现的张弛变化
4.5.3 演唱中咬字的演唱处理:自然的咬字
4.5.4 演唱中的润腔手法:多用力度及音色型润腔法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21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12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