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作曲家乔瑟夫·萨默钢琴作品《The Dumb Show》的音乐和演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06:19
乔瑟夫·萨默的钢琴音乐作品《The Dumb Show》是他创作的歌剧《哈姆莱特》第一版中的哑剧配乐,也是一首钢琴独奏曲。目前在中国尚未被演出和被研究过。本文主要内容是笔者在接触和演奏乔瑟夫萨默(Joseph Summer)的钢琴独奏作品《The Dumb Show》的过程中,对作品本体及二度创作的研究。在对音乐的本体研究中,通过面对面采访作曲家、搜集和整理作品出版物及音乐评论,以及参考研究方法相似的文献,对作品背景、音乐角色、音乐材料及其组织形态,组织过程进行了梳理研究,并且对音乐结构进行了分析。在对作品的演奏研究中,涵盖了对钢琴演奏的二度创作的思考,包括:钢琴演奏与剧情结合的思考、音乐细节的处理、踏板的运用、弹奏过程中大肌群及精细肌群的运动方式、并记录了作者对演奏的建议、以及澄清了特殊标记的含义。为了将研究进一步落地于实践中,让文化交流的意义充分发挥,本文特别总结归纳了萨默的创作活动对当代中国的相关音乐从业者在实践方面的启示。旨在将优秀的美国当代作品介绍给中国的钢琴专业从业者,作曲专业从业者;记录自己对《The Dumb Show》为例的美国当代钢琴作品的学习和弹奏过程中的思考以及...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作者简介
1.4.1 与创作相关的重大人生经历
1.4.2 乔瑟夫·萨默在当代音乐的历史地位
1.4.3 乔瑟夫·萨默的主要创作成就及价值
1.5 研究设计及研究方法
2 《The Dumb Show》的音乐分析
2.1 《The Dumb Show》的作品背景
2.1.1 The Dumb Show在歌剧中的地位
2.1.2 The Dumb Show的角色与故事发展
2.2 《The Dumb Show》的音乐本体分析
2.2.1 The Dumb Show的音响资料研究
2.2.2 The Dumb Show的音乐材料及结构
2.2.3 The Dumb Show的音乐材料组织形态及过程
3 《The Dumb Show》的演奏分析
3.1 钢琴演奏二度创作
3.1.1 弹奏时的音乐画面感及情绪处理
3.1.2 弹奏时的旋律层次处理
3.1.3 稳定节拍和自由节拍的切换
3.2 The Dumb Show中的弹奏技巧
3.2.1 双音的连奏
3.2.2 三对二、三对四节奏的对位技巧
3.2.3 踏板的运用
3.2.4 力度的把握
3.2.5 跑动的均衡弹奏
3.3 作者对演奏的建议
3.4 《The Dumb Show》中的特殊标记
4 《The Dumb Show》带来的启示
4.1 乔瑟夫·萨默的创作活动对当代中国作曲家创作及实践的启示
4.2 《The Dumb Show》对钢琴演奏和教学的启示
4.3 萨默的艺术策划活动对中国当代作曲家自我展示的启示
4.4 对艺术形式之间的结合研究的实践性启示
5 讨论和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乔瑟夫·萨默作品一览表(截止2016年)
附录二:笔者采访乔瑟夫·萨默留影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现代派钢琴作品读谱特点研究——以两位杰出作曲家的代表作品为例[J]. 李海川. 钢琴艺术. 2016(07)
[2]镜像结构与十二音、纵向音高轴心对称的有机结合——以罗斯·芬尼《创意曲》中两首作品的镜像结构组织方式解读其创作思维[J]. 张翔宇.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6(01)
[3]美国作曲家巴伯音乐创作中的转调手法探究——以巴伯器乐作品为例[J]. 白金. 音乐创作. 2015(11)
[4]美国作曲家Jeffrey Stolet的互动音乐创作访谈——新媒体时代音乐语言探索(二)[J]. 陆敏捷. 音乐探索. 2015(04)
[5]麦克道威尔钢琴小品的艺术特色[J]. 毕玲. 音乐探索. 2015(04)
[6]现代西方政治题材音乐之典范——评析美国当代作曲家热夫斯基钢琴变奏曲《不屈之民》[J]. 邓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5(02)
[7]三种音高思维多样化的创作途径——以巴伯的钢琴作品《夜曲》Op.33为例[J]. 姚恒璐. 音乐探索. 2015(02)
[8]美国现当代作曲家密尔顿·巴比特的结构思维观与序列语言初探[J]. 郑艳. 当代音乐. 2015(05)
[9]从利盖蒂作品《音乐探索》探讨钢琴演奏的处理方式[J]. 何轶.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4(03)
[10]美国作曲家罗伊·哈里斯与《钢琴小组曲》[J]. 石兵. 音乐时空. 2014(08)
博士论文
[1]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 杨红光.南京艺术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论运动链与核心肌肉群在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中的应用[D]. 贺茗.中央音乐学院 2016
[2]巴伯《钢琴奏鸣曲》(Op.26)的节奏特征及演奏诠释[D]. 王清漪.上海音乐学院 2016
[3]王建中钢琴作品《情景》的音乐本体与演奏分析[D]. 局宇.东北师范大学 2016
[4]科瑞里亚诺《钢琴协奏曲》作曲技术分析[D]. 李博.中央音乐学院 2016
[5]整体序列钢琴作品研究[D]. 王艺霏.上海音乐学院 2015
[6]麦克道威尔钢琴组曲《第一现代钢琴组曲》研究[D]. 王亚文.山东师范大学 2015
[7]碎片化的流行音乐符号与打击乐的乐器听觉[D]. 傅星.上海音乐学院 2015
[8]美国作曲家李伯曼钢琴作品《Gargoyles》演奏研究[D]. 金肖依.中央音乐学院 2015
[9]威廉·博尔科姆钢琴作品《伊甸园》的音乐形态特征与演奏诠释[D]. 魏颖.浙江师范大学 2015
[10]塞缪尔·巴伯《第一交响曲》音乐创作与观念研究[D]. 乔胜男.山东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91252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作者简介
1.4.1 与创作相关的重大人生经历
1.4.2 乔瑟夫·萨默在当代音乐的历史地位
1.4.3 乔瑟夫·萨默的主要创作成就及价值
1.5 研究设计及研究方法
2 《The Dumb Show》的音乐分析
2.1 《The Dumb Show》的作品背景
2.1.1 The Dumb Show在歌剧中的地位
2.1.2 The Dumb Show的角色与故事发展
2.2 《The Dumb Show》的音乐本体分析
2.2.1 The Dumb Show的音响资料研究
2.2.2 The Dumb Show的音乐材料及结构
2.2.3 The Dumb Show的音乐材料组织形态及过程
3 《The Dumb Show》的演奏分析
3.1 钢琴演奏二度创作
3.1.1 弹奏时的音乐画面感及情绪处理
3.1.2 弹奏时的旋律层次处理
3.1.3 稳定节拍和自由节拍的切换
3.2 The Dumb Show中的弹奏技巧
3.2.1 双音的连奏
3.2.2 三对二、三对四节奏的对位技巧
3.2.3 踏板的运用
3.2.4 力度的把握
3.2.5 跑动的均衡弹奏
3.3 作者对演奏的建议
3.4 《The Dumb Show》中的特殊标记
4 《The Dumb Show》带来的启示
4.1 乔瑟夫·萨默的创作活动对当代中国作曲家创作及实践的启示
4.2 《The Dumb Show》对钢琴演奏和教学的启示
4.3 萨默的艺术策划活动对中国当代作曲家自我展示的启示
4.4 对艺术形式之间的结合研究的实践性启示
5 讨论和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乔瑟夫·萨默作品一览表(截止2016年)
附录二:笔者采访乔瑟夫·萨默留影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现代派钢琴作品读谱特点研究——以两位杰出作曲家的代表作品为例[J]. 李海川. 钢琴艺术. 2016(07)
[2]镜像结构与十二音、纵向音高轴心对称的有机结合——以罗斯·芬尼《创意曲》中两首作品的镜像结构组织方式解读其创作思维[J]. 张翔宇.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6(01)
[3]美国作曲家巴伯音乐创作中的转调手法探究——以巴伯器乐作品为例[J]. 白金. 音乐创作. 2015(11)
[4]美国作曲家Jeffrey Stolet的互动音乐创作访谈——新媒体时代音乐语言探索(二)[J]. 陆敏捷. 音乐探索. 2015(04)
[5]麦克道威尔钢琴小品的艺术特色[J]. 毕玲. 音乐探索. 2015(04)
[6]现代西方政治题材音乐之典范——评析美国当代作曲家热夫斯基钢琴变奏曲《不屈之民》[J]. 邓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5(02)
[7]三种音高思维多样化的创作途径——以巴伯的钢琴作品《夜曲》Op.33为例[J]. 姚恒璐. 音乐探索. 2015(02)
[8]美国现当代作曲家密尔顿·巴比特的结构思维观与序列语言初探[J]. 郑艳. 当代音乐. 2015(05)
[9]从利盖蒂作品《音乐探索》探讨钢琴演奏的处理方式[J]. 何轶.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4(03)
[10]美国作曲家罗伊·哈里斯与《钢琴小组曲》[J]. 石兵. 音乐时空. 2014(08)
博士论文
[1]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 杨红光.南京艺术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论运动链与核心肌肉群在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中的应用[D]. 贺茗.中央音乐学院 2016
[2]巴伯《钢琴奏鸣曲》(Op.26)的节奏特征及演奏诠释[D]. 王清漪.上海音乐学院 2016
[3]王建中钢琴作品《情景》的音乐本体与演奏分析[D]. 局宇.东北师范大学 2016
[4]科瑞里亚诺《钢琴协奏曲》作曲技术分析[D]. 李博.中央音乐学院 2016
[5]整体序列钢琴作品研究[D]. 王艺霏.上海音乐学院 2015
[6]麦克道威尔钢琴组曲《第一现代钢琴组曲》研究[D]. 王亚文.山东师范大学 2015
[7]碎片化的流行音乐符号与打击乐的乐器听觉[D]. 傅星.上海音乐学院 2015
[8]美国作曲家李伯曼钢琴作品《Gargoyles》演奏研究[D]. 金肖依.中央音乐学院 2015
[9]威廉·博尔科姆钢琴作品《伊甸园》的音乐形态特征与演奏诠释[D]. 魏颖.浙江师范大学 2015
[10]塞缪尔·巴伯《第一交响曲》音乐创作与观念研究[D]. 乔胜男.山东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91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19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