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音乐教学法教材之历史研究(1901-1976)

发布时间:2017-04-25 05:15

  本文关键词:音乐教学法教材之历史研究(1901-1976),,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历史研究是音乐教育研究领域里一个十分重要却一直被人忽视的内容。1901至1976年的音乐教学法教材,从其产生到定型,经历了一个模仿、探索,再模仿、再探索的螺旋式上升,并在政治运动的影响下产生异变的过程。每个时段的教材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厘清其发展轨迹,掌握其基本特点,能为今天教材的编撰提供思考与启示。全文从教材概况、教材特征、教材编写的背景及特征成因三个维度考察了1901至1976年间的音乐教学法教材。从教材的第一手资料出发,依据教材体例及内容上所反映出来的特征来划分历史阶段,即仿日探索阶段、学苏探索阶段、文革异变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中结合具体案例分层次展开论证,研究音乐教学法教材在历史语境中的发展线索,探析其成因与影响,得出历史的反思,提出教材编写的建议。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引论”,首先从音乐教学法教师和教材教法研究者的双重角色的角度介绍论文研究的缘起;对音乐教师教育、音乐教学法课程、音乐教学法教材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从四个方面对已有相关成果进行综述;再提出研究设计的思路、框架与方法。 第二章为“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开设历史”,从萌芽与初创、建设与曲折、毁灭与停滞三个时段对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开设历史进行梳理。课程的开设历经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建立的萌芽与初创期;建国后迎来第一次发展契机,但在“美育”被取消后受到阻碍;文革期间,课程不复存在,仅有音乐师资短训班与五七大学两种形式。课程的开设与教材的产生息息相关,该部分的研究为教材的历史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章为“音乐教学法教材的仿日探索阶段(1901—1949)”。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法教材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局面,学堂乐歌唱歌集、音乐教育论文、翻译教材等多元素材孕育和催生了音乐教学法教材,二十至四十年代,教材的从模仿日本走向独立原创。由于日本学校唱歌运动为教材的诞生做了铺垫,学堂乐歌唱歌集及其他出版物对教材的产生起了催生作用,所以音乐教学法教材中的各方面突显出日本元素。而对音乐课程的理解局限性和西方音乐理论的传入使音乐教学法教材重视和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内容。 第四章为“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学苏探索阶段(1950—1965)”。在全面学苏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翻译苏联的音乐教学法教材,虽然后来也有大量自编教材,但苏联影响难以磨灭。这时期的教材体现出整体上的苏联印记、内容上的政治色彩、教法上的实践品格三个特点。究其成因,一方面是政治取向的文艺思想强化了音乐教学法教材的政治性另一方面是苏联重视实践的教育思想促成了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实践品格 第五章为“音乐教学法教材的文革异变阶段(1966—1976)”。文革中教育革命的开展使音乐教师教育体系遭受重创,文革音乐占据了教学内容的绝对地位。中小学音乐课变为革命文艺课,革命文艺教学参考书和教师用书替代了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功能。教材在体例上体现出毛泽东思想的统帅性;内容构成以统帅文、革命歌曲、样板戏为主,极具革命性;而音乐教学法的内容极其薄弱。 第六章为“音乐教学法教材建设的历史反思与编写建议”。从历史的研究中得出教材建设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意识形态对教材的影响、教材编写者的结构三方面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今教材的编写提出四点建议:教材目标诉求应从知识载体的独白走向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对话;价值取向应从以知识为中心走向人文主义的方向;教法指导应从单纯的理论讲授走向实实在在的实践指导;内容构成应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走向“理论+实践+技能+资源”的多元结构。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教材 历史 特征及成因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0-4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引论13-52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13-18
  • 一、作为音乐教学法教师:课程异变的尴尬13-16
  • 二、作为教材教法的研究者:历史研究的萌发16-18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18-22
  • 一、音乐教师教育18-19
  • 二、音乐教学法课程19-21
  • 三、音乐教学法教材21-22
  • 第三节 研究综述22-50
  • 一、音乐教育学的相关研究23-29
  • 二、音乐教师教育研究29-34
  • 三、音乐教学法课程研究34-38
  • 四、音乐教学法教材研究38-45
  • 五、成果述评45-50
  • 第四节 研究设计50-52
  •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50
  • 二、研究方法50-52
  • 第二章 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开设历史52-73
  • 第一节 萌芽与初创(1901—1949)52-62
  • 一、清末民初:课程先于学制产生52-56
  • 二、五四之后:从“教授法”到“教学法”56-60
  • 三、红色政权时期:有“音乐课”而无“教学法”60-62
  • 第二节 建设与曲折(1950—1965)62-67
  • 一、建国初期课程开设得到较快发展63-65
  • 二、“美育”的消失使课程开设受到阻碍65-67
  • 第三节 毁灭与停滞(1966-1976)67-73
  • 一、音乐师资短训班的艰难开设67-69
  • 二、音乐专业工农兵学员的招收69-73
  • 第三章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仿日探索阶段(1901-1949)73-141
  • 第一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概况73-98
  • 一、音乐教学法教材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局面73-79
  • 二、音乐教学法教材从借鉴探索走向独立原创79-98
  • 第二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特征分析98-118
  • 一、多元素材中的日本元素突显98-112
  • 二、教材内容重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112-118
  • 第三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编写背景及特征成因118-141
  • 一、日本学校唱歌运动为中国音乐教学法教材的诞生做了铺垫118-124
  • 二、学堂乐歌唱歌集及其他出版物催生了音乐教学法教材124-128
  • 三、音乐课程理解的局限性使音乐教学法教材强调知识技能128-134
  • 四、西方音乐理论的传入使音乐教学法教材重视知识技能134-141
  • 第四章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学苏探索阶段(1950-1965)141-215
  • 第一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概况141-144
  • 一、翻译苏联教材以解燃眉之急141-143
  • 二、从翻译照搬走向自编探索143-144
  • 第二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特征144-199
  • 一、整体上的苏联印记144-161
  • 二、内容上的政治色彩161-183
  • 三、教法上的实践品格183-199
  • 第三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编写背景及特征成因199-215
  • 一、全面学苏是建国初期教材编写的必然选择199-206
  • 二、政治取向的文艺思想强化了音乐教学法教材的政治性206-211
  • 三、苏联重视实践的教育思想促成了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实践品格211-215
  • 第五章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文革异变阶段(1966-1976)215-269
  • 第一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概况215-225
  • 一、中小学革命文艺教材的出现215-218
  • 二、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变身218-225
  • 第二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特征225-261
  • 一、体例上的毛泽东思想统帅性225-233
  • 二、内容构成上的革命性233-255
  • 三、音乐教学法知识的薄弱性255-261
  • 第三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编写背景及特征成因261-269
  • 一、教育革命的开展使音乐教师教育体系遭受重创261-264
  • 二、文革音乐占据了教学内容的绝对地位264-269
  • 第六章 音乐教学法教材建设的历史反思与编写建议269-293
  • 第一节 历史的反思269-277
  • 一、教材建设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269-271
  • 二、意识形态的过多干预会遮蔽教材的人文性271-274
  • 三、教材编写者的结构应具有交叉性和多重性274-277
  • 第二节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编写建议277-293
  • 一、目标诉求从“独白”走向“对话”277-280
  • 二、价值取向从知识走向人文280-283
  • 三、教法指导从理论走向实践283-288
  • 四、内容构成从单一走向整合288-293
  • 参考文献293-305
  • 附录305-309
  • 后记309-3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明远;论苏联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石鸥;;最不该忽视的研究——关于教科书研究的几点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3 资利萍;;音乐教科书的初级形式——学堂乐歌唱歌集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4 孟繁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来源与在中国的接受[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5 章小谦,李屏;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黄书光;;从“仿美”到“学苏”:共和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转移[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汪义晓;;音调是可以独立审美的——辛亥革命时期学堂乐歌的启示[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喻春梅;论二十世纪初中国留日热潮形成的原因[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李刚;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分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石鸥,赵长林;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宁彦锋;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恰;教师培训教材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筱轩;台湾地区音乐教师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音乐教学法教材之历史研究(1901-1976),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25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f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