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人类学视野下的侗族大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05:15
本文关键词:影视人类学视野下的侗族大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侗族大歌在侗族25000年的历史繁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侗族没有创造自己的文字,侗族大歌就在口耳相传中承载着侗族人的历史记忆,同时又因它在侗族人的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而使它成为侗族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侗族大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整个侗族文化的灵魂。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侗族大歌进行大规模的影视开发,侗族大歌走上了市场化运作的道路。以侗族大歌为基本元素并经过舞台包装的艺术作品通过影视传媒大量走向市场,广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在侗乡内部,侗族大歌的展演也已经成为对外展示侗族民族文化的主要窗口,而通过对相关大歌影视文本的梳理及其分析使笔者了解到大众传媒的介入让侗族大歌文化的曝光率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这些所谓的与音乐人类学结合的大歌舞台化影像作品却在逐渐地脱离它民间的自然本色和它原有的发展轨迹,而开始蜕变为一个披着亮丽外壳,缺乏文化底蕴的伪民俗表演角色和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角色。 能将多种符号及文化关系同时展示在同一个场域是影像这种介质的重要特性,这使得利用影像保存和挽救即将消失的文化成为影视人类学的价值体现之一,并且从各种影像资料中挖掘其中包含的人类学信息,也成为了人类学者研究的重要任务。因此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侗族大歌当下的真实生存境况以及它所蕴含的仿佛的人类学信息,笔者来到具有代表性的侗族大歌流行的其中一个区域——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与拍摄。通过田野调查中所拍影像,基于影视人类学的有关知识对侗族大歌相关文化符码进行深描,从而发现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音乐艺术行为,它牢牢地植根于侗族特有的文化生态当中,是婚恋制度、侗族社会结构、文化传承和集体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田野调查中的所得可知:在侗乡内部,以同性集体作伴和异性集体交往为重要基础的大歌歌唱传统在慢慢发生衍变。侗族大歌的传承正在面临着解体之危。大歌传统所扎根的侗族文化也正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转型。侗族大歌处在这个大众传媒时代,在民间逐渐失去了培养它的文化土壤。它在既要现代文明富裕,又要保存自己的精神血脉的无奈境地下,陷入了重重危机。
【关键词】:侗族大歌 影视人类学 影像传播 影像深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4
- 第一节 侗族大歌的研究现状综述8-11
- 一、综合研究9
- 二、专题研究9-11
- 第二节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综述11-14
- 一、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二、国外研究现状12-14
- 第一章 侗族大歌的历史与生态14-18
- 第一节 侗族大歌的物质生态背景14-18
- 一、侗族大歌来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14-15
- 二、大歌的文化生态15-18
- 第二章 人类学信息的透视——侗族大歌影像资料的梳理及分析18-32
- 第一节 侗族大歌影像文本的梳理18-24
- 一、电视19-21
- 二、音像制品21
- 三、电影21-24
- 第二节 侗族大歌影像的类型及其传播特点24-26
- 一、侗族大歌影像的类型24-25
- 二、侗族大歌影像的显著特征25-26
- 第三节 对外传播中的侗族大歌影像的影视人类学信息透视26-32
- 一、影像传播侗族大歌的优势及局限性27-28
- 二、失真的伪民俗表演28-32
- 第三章 一个深入实地的田野调查32-54
- 第一节 有关田野调查的相关准备32-34
- 一、调查区域的选定32-33
- 二、田野调查的方法和主要内容33-34
- 第二节 田野调查的全面展开34-40
- 一、自然环境34-35
- 二、社会环境35-40
- 第三节 当代侗族大歌的存见模式40-43
- 一、原生模式的异化41
- 二、异常活跃的舞台表演和赛事41-42
- 三、日渐兴盛的“旅游表演”和“文艺打工”42
- 四、大歌传承的学校化42-43
- 第四节 有关侗族文化以及侗族大歌的问卷调查43-49
- 一、有关对侗族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43-44
- 二、有关侗族大歌的问卷调查44-47
- 三、问卷反馈数据统计与分析47-49
- 第五节 大歌影像背后的的视觉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49-54
- 一、大歌民间传承体系的解体之危49-51
- 二、大歌传统民族文化保护的架空51-54
- 第四章 侗族大歌影像“深描”的文化效用——基于田野调查中所拍影像文本的影视人类学阐释54-70
- 第一节 影像展示:鼓楼与侗族大歌54-61
- 一、侗族鼓楼:文化境域的诗性象征54-57
- 二、鼓楼文化57
- 三、侗族大歌的歌词与展演模式57-61
- 第二节 视觉思考:从外显到内隐的深度挖掘61-70
- 一、从鼓楼坐唱窥探侗族大歌的历史溯源61-63
- 二、大歌传统对侗族婚恋制度的介入63-65
- 三、为也中的侗族音乐行为65-70
- 结语 价值与危机70-72
- 参考文献72-76
- 致谢76-77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江华;漫话影视人类学[J];百科知识;1994年12期
2 孙莉;;人类学视野与中国纪录片[J];传媒观察;2009年05期
3 邓启耀;谢勤亮;;人类学视野下的影像记录[J];东南传播;2008年07期
4 李延红;;南侗“大歌”现状调查——以贵州省从江县侗族“大歌”现状为案例[J];歌海;2010年06期
5 郝跃骏;人类学电影学说及其流派分析[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6 石家国;侗族大歌来源新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赵媛;侗族大歌生态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陈国安;对影视人类学的认识及其在贵州的运用[J];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04期
9 申茂平;;侗族大歌赖以产生的生态环境及其嬗变与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10 陈曦;;从侗歌展演文化功能的变迁看侗族民歌文化的传承[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影视人类学视野下的侗族大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2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