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王丹红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4 12:19
  王丹红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青年作曲家,她一直致力于民族器乐音乐的创作,并将现代音乐审美与传统器乐结合,人们在她的音乐作品里既能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气质、风貌又符合当下的听觉审美习惯,因此受到国人的喜爱。她受邀参加了“艾涅斯库艺术节”、“布里斯班音乐节”、“新加坡华乐节”、“奥克兰艺术节”等国际音乐节的展演,作品在国外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云想·花想》是王丹红创作的一部琵琶协奏曲,它既有着独奏乐器出类拔萃的光彩也有着乐队交响性的光辉。作品中还散发着浪漫的文学气质,因此该作品在王丹红琵琶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云想·花想》为对象,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在传统技法分析的基础上,融入了“结构学”的部分研究理论,对结构元素进行了分析。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是对作者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第二章,围绕作品整体结构、主题以及主题贯穿进行研究。第三章,则是运用“结构学”原理对音乐中的结构元素进行分析与研究。第四章,从和声与复调的角度对作品进行纵向的技术分析。第五章,是对作品音响、音色的特点分析。第六章,是对作品艺术特征的总结。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创新点
第一章 王丹红及其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
    第一节 王丹红音乐创作背景
    第二节 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创作背景
第二章 音乐结构的融合性
    第一节 整体结构分析
    第二节 主题的构成以及主题因素的贯穿
    第三节 不同音乐结构间的融合
第三章 结构元素
    第一节 节奏元素多样
    第二节 音高元素体现中国民间旋法
    第三节 力度元素布局
第四章 和声与复调的运用
    第一节 纵向多种和声结构共存
    第二节 横向和声兼具功能性与色彩性
    第三节 复调手法的运用
第五章 配器中的东方韵味与西方油画色彩
    第一节 乐队编制
    第二节 音色转换与交接
    第三节 织体间的音色整合
    第四节 音色的融合
第六章 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标题性的表述
    第二节 诗意性的咏颂
    第三节 “和”的创作观念
    第四节 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交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遨游音乐 才气逼人——观摩“王丹红协奏曲音乐会”印象[J]. 刘再生.  人民音乐. 2016(11)
[2]生命·情怀·希望——从我近年来的创作谈起[J]. 王丹红.  艺术评论. 2015(07)
[3]分析与总结(下)——关于我近三年来的音乐创作[J]. 唐建平.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7(02)
[4]结构分析学导引[J]. 贾达群.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4(01)
[5]传统的音乐和音乐的传统——论传统音乐的时空观[J]. 刘再生.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1(01)
[6]关于音乐时代性问题的几点认识[J]. 汪毓和.  音乐研究. 1983(02)



本文编号:3300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300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a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