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时期的张昊及其歌唱剧《上海之歌》
发布时间:2021-08-01 01:38
"孤岛"时期是张昊先生音乐创作的早期阶段,其代表作歌唱剧《上海之歌》的音乐基于多部街头剧的插曲,是作曲者抉择的由话剧向歌剧过渡的形式。在剧情上,它透视战火后上海难民底层生活的艰辛与抗争,以隐喻的笔法针砭时弊,鼓舞大众"互助、互爱、联合"。其通俗音乐气质和摩登文化外表是西乐东渐孵化出的结果,在当时颇得社会热烈反应,折射出"孤岛"历史语境与音乐社会对作曲家创作语言的形塑。
【文章来源】:音乐探索. 2020,(03)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乐艺社组织演出《上海之歌》《大地之歌》节目宣传册封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由于参与群众歌咏活动而被日军视为“抗日份子”的张昊不得不离开上海,在浙江天目山孝丰中学谋得一职,至1944年返沪任教于丁善德等创建的“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8)。1945年10月10日“双十节”为庆祝抗战胜利,他作词、作曲的《民主胜利》合唱(曲调是1940年为响应V字运动而作)在上海首演(9)。1947年,张昊获批公费赴法留学,之后在法国、德国等多国游学、工作。1979年定居台湾,此后创作管弦乐《大理石花》《华冈春晓》《东海渔帆》以及钢琴协奏曲《美台湾》等一批作品。纵观张昊的作曲历程,台湾学者连宪升、萧雅玲依地域将其分为上海、外国(巴黎、意大利思也纳城、西德科隆)与台北三个时期,并认为“上海时期以流行曲为主,外国时期以室内乐与管弦乐为主,而第三阶段台北时期,为张昊一生创作高峰,也是他的精华所在,作品形式呈现多样化风貌。”(1)显然,上海时期是张昊创作的早期阶段,所见作品皆为歌曲(表1),且大多是在“孤岛”时期完成并发表(多以“祖望”署名),词作者骆驼(蔡冰白的笔名)是其主要合作者。
1939年4月,该剧乐谱以简谱形式与剧本合刊出版。可惜的是,钢琴伴奏谱以及乐队谱因为出版条件的限制,均未能付印。几与公演同步,百代唱片公司为其录制、发售的歌曲共十首(5),分别是龚秋霞演唱的《别离与团圆》《思乡曲》、白虹演唱的《忘了我吧》《哥哥你爱我》、夏霞演唱的《寒衣曲》《漫步》、路明演唱的《今夜又是好月亮》《黄浦江》以及龚秋霞与梅熹对唱的《牧歌》、龚秋霞主唱的《女工歌》等。时至今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很便捷地通过网路听赏上述唱片。继1939年9月27日在新都饭店玻璃电台举行预演(6)后,该剧在抗战时期的演出共有两轮。已出版的歌剧史著作对此记述多有不实,如《中国歌剧史》称该剧1939年12月首演于拉斐尔剧场(1),《中国歌剧音乐剧创作历史与现状研究》则称该剧首演是由乐艺社歌剧演出委员会推出(2)。笔者依据《申报》、演出宣传册等史料勾稽相关史实如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娱乐不忘救国——1938—1939年“联谊会”在上海的音乐活动[J]. 留生.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7(04)
[2]一个经典“文本”的确立——中文译配《伏尔加船夫曲》的定型及其译者考[J]. 留生. 人民音乐. 2016(10)
[3]张昊先生谈纳迪亚·布朗热[J]. 何平.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8(01)
[4]上海音乐学院七十周年校庆感忆[J]. 张昊.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7(03)
[5]迎接华人音乐的春天——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曲目发布而写[J]. 汪毓和. 人民音乐. 1993(02)
[6]一腔乡愁埋四海 两手治学贯中西——访台湾著名音乐家张昊教授[J]. 葛晨. 音乐爱好者. 1990(06)
本文编号:3314584
【文章来源】:音乐探索. 2020,(03)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乐艺社组织演出《上海之歌》《大地之歌》节目宣传册封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由于参与群众歌咏活动而被日军视为“抗日份子”的张昊不得不离开上海,在浙江天目山孝丰中学谋得一职,至1944年返沪任教于丁善德等创建的“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8)。1945年10月10日“双十节”为庆祝抗战胜利,他作词、作曲的《民主胜利》合唱(曲调是1940年为响应V字运动而作)在上海首演(9)。1947年,张昊获批公费赴法留学,之后在法国、德国等多国游学、工作。1979年定居台湾,此后创作管弦乐《大理石花》《华冈春晓》《东海渔帆》以及钢琴协奏曲《美台湾》等一批作品。纵观张昊的作曲历程,台湾学者连宪升、萧雅玲依地域将其分为上海、外国(巴黎、意大利思也纳城、西德科隆)与台北三个时期,并认为“上海时期以流行曲为主,外国时期以室内乐与管弦乐为主,而第三阶段台北时期,为张昊一生创作高峰,也是他的精华所在,作品形式呈现多样化风貌。”(1)显然,上海时期是张昊创作的早期阶段,所见作品皆为歌曲(表1),且大多是在“孤岛”时期完成并发表(多以“祖望”署名),词作者骆驼(蔡冰白的笔名)是其主要合作者。
1939年4月,该剧乐谱以简谱形式与剧本合刊出版。可惜的是,钢琴伴奏谱以及乐队谱因为出版条件的限制,均未能付印。几与公演同步,百代唱片公司为其录制、发售的歌曲共十首(5),分别是龚秋霞演唱的《别离与团圆》《思乡曲》、白虹演唱的《忘了我吧》《哥哥你爱我》、夏霞演唱的《寒衣曲》《漫步》、路明演唱的《今夜又是好月亮》《黄浦江》以及龚秋霞与梅熹对唱的《牧歌》、龚秋霞主唱的《女工歌》等。时至今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很便捷地通过网路听赏上述唱片。继1939年9月27日在新都饭店玻璃电台举行预演(6)后,该剧在抗战时期的演出共有两轮。已出版的歌剧史著作对此记述多有不实,如《中国歌剧史》称该剧1939年12月首演于拉斐尔剧场(1),《中国歌剧音乐剧创作历史与现状研究》则称该剧首演是由乐艺社歌剧演出委员会推出(2)。笔者依据《申报》、演出宣传册等史料勾稽相关史实如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娱乐不忘救国——1938—1939年“联谊会”在上海的音乐活动[J]. 留生.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7(04)
[2]一个经典“文本”的确立——中文译配《伏尔加船夫曲》的定型及其译者考[J]. 留生. 人民音乐. 2016(10)
[3]张昊先生谈纳迪亚·布朗热[J]. 何平.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8(01)
[4]上海音乐学院七十周年校庆感忆[J]. 张昊.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7(03)
[5]迎接华人音乐的春天——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曲目发布而写[J]. 汪毓和. 人民音乐. 1993(02)
[6]一腔乡愁埋四海 两手治学贯中西——访台湾著名音乐家张昊教授[J]. 葛晨. 音乐爱好者. 1990(06)
本文编号:3314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31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