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号子”成因探析
发布时间:2021-10-24 19:25
"两当号子"是甘肃两当民间传统音乐,分布于两当县南北深山林区特有的"棚民"文化区域。2008年"两当号子"入选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岳仕崇墓志铭》等52篇墓志铭和其他相关碑刻为依托,根据其记载的墓主人籍贯、迁徙时间、生卒年月等信息,对"两当号子"传唱者的分布区域、迁入时间、来源情况等进行了探析,认为"两当号子"传唱者的先民主要集中在两当县南北深山林区;迁入两当的时间集中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他们迁入两当是清代"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迁徙的延伸;其中相当多一部分经历了陕西汉中、安康等地的中转过程。最终,以独具特色的"湖广广"口音为基础腔调,形成了"两当号子"传唱艺术。
【文章来源】:档案. 2020,(07)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两当号子”的发展现状
二、从墓志铭等碑刻中探析“两当号子”的成因
1. 从现存墓志铭、其他碑刻内容和史料分析,“湖广广”之称适用于两当南北深山林区客民,均有大量情形相似外来人口迁入,且数量多于土著居民
2. 外来人口迁入两当县最集中的移民迁入时间在清乾隆、嘉庆年间,是形成“两当号子”必不可少的时间因素
3. 湖广、四川等地是两当县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是“两当号子”基础腔调“湖广广”腔的原生地
4. 两当县外来移民主要是清代“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的延伸,白莲教、太平军败军逃入只是极小一部分
5. 两当县外来移民部分经历了陕西汉中、安康等地的中转过程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当号子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的创新之处[J]. 张燕. 艺术科技. 2017(06)
[2]两当号子的种类与艺术特征[J]. 孔庆浩. 艺术评鉴. 2017(12)
[3]“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四川”比较研究刍议[J]. 凌礼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4]中国历史上移民的主要流向和分期[J]. 张国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5]清代人口西迁与民变[J]. 张景岳,唐克敏,杨国强.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4(03)
博士论文
[1]清代行政区划变迁研究[D]. 林涓.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嘉陵江上游历史经济地理研究[D]. 陈蕊.西南大学 2012
[2]民俗视角下的两当民歌调查研究[D]. 张欢.西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55843
【文章来源】:档案. 2020,(07)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两当号子”的发展现状
二、从墓志铭等碑刻中探析“两当号子”的成因
1. 从现存墓志铭、其他碑刻内容和史料分析,“湖广广”之称适用于两当南北深山林区客民,均有大量情形相似外来人口迁入,且数量多于土著居民
2. 外来人口迁入两当县最集中的移民迁入时间在清乾隆、嘉庆年间,是形成“两当号子”必不可少的时间因素
3. 湖广、四川等地是两当县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是“两当号子”基础腔调“湖广广”腔的原生地
4. 两当县外来移民主要是清代“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的延伸,白莲教、太平军败军逃入只是极小一部分
5. 两当县外来移民部分经历了陕西汉中、安康等地的中转过程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当号子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的创新之处[J]. 张燕. 艺术科技. 2017(06)
[2]两当号子的种类与艺术特征[J]. 孔庆浩. 艺术评鉴. 2017(12)
[3]“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四川”比较研究刍议[J]. 凌礼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4]中国历史上移民的主要流向和分期[J]. 张国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5]清代人口西迁与民变[J]. 张景岳,唐克敏,杨国强.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4(03)
博士论文
[1]清代行政区划变迁研究[D]. 林涓.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嘉陵江上游历史经济地理研究[D]. 陈蕊.西南大学 2012
[2]民俗视角下的两当民歌调查研究[D]. 张欢.西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55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45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