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与美—二十世纪西方摇滚着装史研究
本文关键词:反叛与美—二十世纪西方摇滚着装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摇滚乐是诞生于50年代的美国,它是关于真实情感表达的音乐和艺术形式,在这一极富表现性、感染性音乐和艺术行为中,服装是承载其意图指向的重要工具。摇滚中的服装和装饰物品,,早已超越了服装的物质性,而直指其精神性,并且与每个时期的青年亚文化思潮联系紧密。西方摇滚乐着装的历史,是西方主流服装发展史之外一条边缘服装发展轨迹,且对于主流服饰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第一部分阐明了摇滚乐和摇滚乐着装的定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其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青年亚文化的概念和历史发展,以及摇滚乐和亚文化的关系。第三部分以摇滚乐产生后的发展进程、风格划分为主线,通过对摇滚服装和与其相关的文化事件、现场演出、文学作品、纪录片等的呈现,探寻在摇滚乐中,服装和装饰物被赋予意义的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态;第四部分探寻了摇滚乐着装的设计应用,包括摇滚着装发展史中的设计,以及现代设计中应用摇滚着装元素及风格的设计实例,并浅析了其应用规则。
【关键词】:摇滚乐 摇滚乐着装 青年亚文化 设计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S941.12;J609.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7-8
- 1.1.1 摇滚乐与摇滚乐着装的定义7
- 1.1.2 摇滚乐与摇滚乐着装的关系7-8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8-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8
- 1.2.2 国内研究现状8-9
- 1.3 研究意义9-10
- 1.3.1 摇滚乐着装研究的意义9
- 1.3.2 摇滚乐着装研究在服装设计中的借鉴意义9-10
- 1.4 研究方法10
- 1.5 研究创新点10-11
- 第2章 摇滚乐及其着装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11-13
- 2.1 青年亚文化的概念及发展11-12
- 2.1.1 青年亚文化的概念11
- 2.1.2 青年亚文化的发展演变11-12
- 2.2 摇滚乐及其着装研究之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意义12-13
- 2.2.1 研究青年亚文化的意义12
- 2.2.2 摇滚乐及其着装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12
- 2.2.3 摇滚乐着装研究对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意义12-13
- 第3章 不同年代摇滚发展史及其着装研究13-41
- 3.1 摇滚早年一一布鲁斯摇滚及其着装的意义研究14-20
- 3.1.1 二十世纪60年代的社会背景14-15
- 3.1.2 布鲁斯摇滚乐特征15-16
- 3.1.3 布鲁斯摇滚的着装行为与形态研究16-20
- 3.2 发光发热一一华丽摇滚及其着装的意义研究20-24
- 3.2.1 二十世纪70年代早期的社会背景20-21
- 3.2.2 华丽摇滚乐特征21
- 3.2.3 华丽摇滚的着装行为与形态研究21-24
- 3.3 黑暗的一代一一朋克摇滚及其着装的意义研究24-29
- 3.3.1 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的社会背景24-25
- 3.3.2 朋克摇滚乐的特征25-26
- 3.3.3 朋克摇滚的着装行为与形态研究26-29
- 3.4 永不言败一一重金属摇滚及其着装的意义研究29-34
- 3.4.1 二十世纪80年代的社会背景30-31
- 3.4.2 重金属摇滚乐的特征31-32
- 3.4.3 重金属摇滚的着装行为与形态研究32-34
- 3.5 颓唐之人一一另类摇滚及其着装的意义研究34-37
- 3.5.1 二十世纪90年代早期的社会背景34-35
- 3.5.2 另类摇滚乐的特征35-36
- 3.5.3 另类摇滚的着装行为与形态研究36-37
- 3.6 少年心气一一英伦摇滚及其着装的意义探宄37-41
- 3.6.1 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的社会背景38
- 3.6.2 英伦摇滚乐的特征38-39
- 3.6.3 英伦摇滚的着装行为与形态研究39-41
- 第4章 摇滚乐着装在设计中的应用41-52
- 4.1 摇滚乐着装的设计应用41-49
- 4.1.1 摇滚乐历史上的摇滚着装设计实例41-44
- 4.1.2 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摇滚元素应用44-49
- 4.2 摇滚乐着装应用于现代设计的规则浅析49-52
- 4.2.1 作为元素的应用49-50
- 4.2.2 作为风格的应用50-52
- 第5章 综述52-53
- 参考文献53-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56
- 致谢5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琴;符号学视域中的身势语[J];外语学刊;2005年02期
2 梁中贤;;疯癫在小说《牛奶与蜂蜜》中的文化符号意义[J];外语学刊;2006年03期
3 严志军;张杰;;西方符号学理论在中国[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4 梁伟;;现代设计美学产生的背景及原因[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陈晓敏;;谈我国民族色彩传统与现代色彩设计的关系[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万宗瑜;蒋汉奎;刘望微;;羽毛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应用[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7年01期
7 何丽思;周怡;;革制品设计中的简约与装饰[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9年06期
8 刘芸;姚云鹤;;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异形鞋跟的艺术性[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2年03期
9 彭艳芳;陈波;;对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的探索[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0期
10 刘晓莹;;网络媒体房地产报道的互文性分析[J];新闻世界;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艾翔;;换个符号,美在人间天堂——浅析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符号[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聂鑫;;艺术设计形式语言在设计中的应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4 童诗婧;;设计的生长性[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5 杨婷;;浅析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现状[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6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李磊;;现代家具设计:于传统中创新——“新”系列家具设计有感[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杨四宝;;科技推动产品设计走向绿色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葛俊杰;;基于产品设计创新理念的概念设计技术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刘军;;创意产业视野下设计的行为演变[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10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菲;现代包装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芳;导向设计的多维度拓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潘红英;时政深度报道的传播符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璐;解读中国电视场域下的新型真人秀娱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琳;基于隐喻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晓丹;谈概念设计对现代设计和未来生活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爽;关于网络符号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文化现象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迪;关于创意产业引领时尚生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宇;设计管理:设计公司提升商业价值的管理之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反叛与美—二十世纪西方摇滚着装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89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