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贤孝及其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08:24
本文关键词:凉州贤孝及其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凉州自古是丰饶富足,多民族融合之地。由于经济发达和少数民族众多,凉州的音乐文化成为影响中原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于植根于凉州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曲艺形式——凉州贤孝,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冲击,以何种面貌生存的问题进行描述。并对这种生存方式是所有民间音乐所共同面临的,还是“凉州贤孝”特有的,以及造成这种生存现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凉州的历史、地理及音乐文化交流概况,第二部分介绍“凉州贤孝”的艺术特征。从音乐、伴奏乐器、唱词等方面分别论述。“凉州贤孝”分为“国书”和“家书”两种。“国书”演唱各个朝代的忠勇义士。“家书”的内容以演唱“二十四孝”为主。唱词具有民间性、灵活性、地方性等艺术特征,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二胡。在这种说、唱、表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当中, “唱”是“凉州贤孝”的重要组成,要构建完整的凉州贤孝形象,就离不开组成贤孝的曲调、音阶等等音乐形态。文中对其音乐形态包括,曲调、音阶、唱腔结构、基本旋法等方面也进行了概述。 “凉州贤孝”的生存现状部分是文章中的重点,因为任何文化现象都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无论调查何种音乐文化都与承载它的地理、社会、人息息相关,包括当地的民俗和传统思维方式。任何类型的民族音乐学性质的研究都不可缺少实践性描述,当然民族音乐学的诸多研究形式,也必然是一种描述与解释的综合显现。这一部分对“凉州贤孝”的艺人、演唱方式、场所、传承等现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并对文中描述的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了一些个人对于这些现状的观点。
【关键词】:凉州贤孝 生存现状 音乐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引言7-8
- (一) 问题提出7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7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7-8
- 一、凉州8-10
- 二、凉州贤孝10-21
- (一) “凉州贤孝”的渊源10-11
- (二) “凉州贤孝”内容与唱词的艺术特征11-16
- (三) “凉州贤孝”的主要乐器16-17
- (四) 凉州贤孝的音乐特点17-21
- 三、凉州贤孝的生存现状21-37
- (一) 艺人21-30
- (二) 凉州贤孝的生存现状30-37
- 四、关于凉州贤孝生存现状的思考37-40
- 参考文献40-41
- 后记4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建华;;凉州贤孝和陕北道情比较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2 冯晶;陈丽娟;;传播环境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甘肃武威“贤孝”口传艺术为研究个案[J];东南传播;2011年06期
3 孟万鹏;马宁;;民间曲艺——“凉州贤孝”刍议[J];长江论坛;2013年02期
4 李贵生;;源流·仪式·功能:民俗学视野下的“凉州贤孝”[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周兴婧;;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进入“田野”——以贤孝为例[J];黄河之声;2012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关意宁;在表演中创造[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庆,
本文编号:428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42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