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需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04:11
本文关键词:贵州省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需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侗族大歌是我国侗族人民广泛传唱的民族歌曲,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是罕见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侗族大歌的存在打破了国外音乐界说中国无多声部音乐的说法,从20世纪50年代被偶然发现以来,侗族大歌日渐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并于2009年10月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及对自然界的模仿创造出来的,其雏形早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其产生的自然根源在于模仿大自然中的鸟语虫鸣、流水松涛,人文诱因则是没有文字的侗族人将自己对生产生活的感悟融入歌声之中,用以记录民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 自从受到热切关注、进入主流文化所主宰的现代城镇化社会之后,侗族大歌的传承语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主流文化尤其是汉族文化对一个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同化严重,作为侗族大歌基本构成要素的侗语遭受到人们的冷落,作为侗族大歌基本社会功能的娱乐性被减弱;城镇化建设再次将侗族人们晾晒于激烈的社会变革中,侗族人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等方面受到了较为激烈的冲击,许多侗族青年背井离乡,走进城镇化的道路,留守在侗族村寨中的大歌传承人生活困窘,对侗族大歌的发展前景信心渐失。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名词既为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带来契机,也在另一方面成为异化侗族大歌的不利因素。侗族大歌的传承语境状态堪忧。 为有效地保护传承侗族人民的古老文化代表,使得侗族大歌在现代化浪潮的洗礼下始终保有自我,并能够合理利用当下的社会环境,笔者建议,首先要将对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由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全面系统的适用于侗族大歌发展的法律法规,从理论高度保证侗族大歌不被侵蚀;作为侗族大歌的灵魂,侗族歌师的社会地位应该得到彻底的提升,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歌师进行支持和肯定,有利于侗族大歌的有效传承,学校教育也应该将侗族大歌作为可选的教学内容,以弥补九年制义务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方式对侗族传统文化传习方式带来的影响;侗族大歌要想顺利长久地传承发展,其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极其重要,建立侗族大歌传承生态区,增强侗族大歌传承现代性,保持侗族大歌传承生活化,才能使侗族大歌永久传唱。
【关键词】:黎平 侗族大歌 传承语境 保护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07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2
- 绪论12-19
- 一、研究对象12-13
- 二、研究目的13-14
- 三、研究现状14-18
- (一) 侗族大歌的音乐本体研究14-15
- (二) 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研究15-17
- (三) 侗族大歌的生态学研究17
- (四) 侗族大歌的其他研究17-18
- (五) 研究侗族大歌的专著18
- 四、研究方法18-19
- 第一章 贵州黎平侗族大歌的历史源流19-25
- 第一节 侗族大歌的文化起源19-22
- 一、侗族大歌产生的空间环境19-20
- 二、侗族大歌发展的时间轴线20-21
- 三、侗族大歌产生的民族背景21-22
- 第二节 侗族大歌的艺术流变22-23
- 一、侗族大歌释义22
- 二、侗族大歌的艺术特色22-23
- 第三节 侗族大歌的当代现状23-25
- 第二章 贵州黎平侗族大歌的传承语境25-30
- 第一节 民族语境下的侗族大歌25-27
- 一、侗族大歌传承的民族语境25-26
- 二、主流文化所带来的语境变化26-27
- 第二节 城镇化语境下的侗族大歌27-28
- 第三节 非遗制度语境下的侗族大歌28-30
- 第三章 贵州黎平侗族大歌的保护策略30-36
- 第一节 制度化策略30-31
-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30-31
- 二、积极运用市场机制31
- 三、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31
- 第二节 传承人培养策略31-33
- 第三节 综合性保护策略33-36
- 一、建立侗族大歌传承生态区33-34
- 二、增强侗族大歌传承再生产性34-35
- 三、保持侗族大歌传承生活化35-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乔馨;;论侗族大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王昕;;从侗歌教师口述实录看侗族大歌传承状况[J];大舞台;2011年01期
4 肖静;高艳玲;;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三江侗族大歌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5 赵媛;侗族大歌生态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肖丽娅;;侗族大歌审美文化内涵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申茂平;;侗族大歌赖以产生的生态环境及其嬗变与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8 梁梅;;侗族大歌的符号学解读[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5期
9 樊祖荫;侗族大歌在中国多声部民歌中的独特地位[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2期
10 杨殿斛;论侗族大歌音乐传承[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贵州省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需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7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467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