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田鹤的音乐教育、文论及晚期思想转变情况研究
本文关键词:陈田鹤的音乐教育、文论及晚期思想转变情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陈田鹤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音乐教育 音乐文论 1949年后
【摘要】:陈田鹤(1911.12.8—1955.10.23)原名陈启东,浙江温州人,20世纪上半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师从中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奠基者黄自,与贺绿汀、刘雪庵、江定仙并称为黄自“四大弟子”。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于陈田鹤的纪念和研究已经陆续展开,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更新更全面的史料被逐渐发现。所以进一步梳理史料,重新审视陈田鹤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地位,再现陈田鹤的历史原貌,十分重要。 本文以前人研究中未过多涉及的陈田鹤中晚期生活、创作及思想转变为研究基点,以史料和手稿为支撑点,通过梳理陈田鹤音乐创作道路并行的音乐教育轨迹、阐释其音乐思想文论、还原其1949年后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思想转变,力图全面立体的还原陈田鹤在近现代音乐史中的原貌,从而为中国现当代音乐史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史料分析结论。构设三章:第一章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陈田鹤情况梳理与评析;第二章关注陈田鹤的音乐教育之路与陈田鹤为数不多的音乐文论;第三章是1949年后陈田鹤的道路选择、生活状况与音乐创作。 一个音乐家的创作发展、教育历程和学术思想与他的个人命运有着莫大的关联,本文从陈田鹤音乐教育、音乐文论的梳理和分析、解放后的工作经历和创作成就,三方面拓宽研究视野,从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全面准确地评价他的音乐成就及学术贡献,达到个案全面立体的研究,以填补前人研究之空白。
【关键词】:陈田鹤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音乐教育 音乐文论 1949年后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09.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3
- 一、研究缘起9-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三、研究方法11-12
- 四、研究目的12-13
-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陈田鹤13-31
- 第一节 陈田鹤情况简介13-21
- 一、早期——温州成长与上海求学13-16
- 二、中期创作、教育与其他简列16-19
- 三、黄自对陈田鹤的影响19-21
-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陈田鹤21-31
- 一、音乐家陈田鹤及其相关史料梳理21-24
- 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材中的陈田鹤24-27
- 三、陈田鹤音乐学术研究现状27-31
- 第二章 陈田鹤音乐教育与文论31-51
- 第一节 另一条不该忽视的平行线——陈田鹤的音乐教育之路31-44
- 一、陈田鹤音乐教育历程简述31-36
- 二、陈田鹤的专业音乐教育36-42
- 三、教材编写及其他42-44
- 第二节 陈田鹤的音乐文论44-49
- 一、日文翻译45-47
- 二、抗战时期文章47-49
- 第三节、其他协会活动与编辑工作49-51
- 第三章 1949年后的陈田鹤51-66
- 第一节 陈田鹤来京缘起51-54
- 一、天津与上海的邀请51-53
- 二、选择北上53-54
- 第二节 手稿保存至今缘由54-56
- 第三节 陈田鹤来京之后情况56-66
- 一、工作情况56-62
- 二、工作以外的个人创作62-64
- 三、英年早逝64-66
- 结语66-69
- 参考文献69-76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76-77
- 致谢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姝帆;;音乐的诗 诗的音乐——浅谈陈田鹤艺术歌曲的诗性[J];音乐探索;2009年01期
2 于善英;;黄自“四大弟子”艺术歌曲及其二度创作[J];三明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丁卫萍;;陆华柏:一位不应该被遗忘的老音乐家[J];艺术探索;2008年06期
4 张学强;理学音乐教育思想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5 林小菲;;试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音乐生活;2006年04期
6 叶晓玲;;音乐教育应当注重“范本教育”[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曹瑞清;;浅谈音乐教育之我见[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8 罗永良;;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探究[J];音乐天地;2009年01期
9 冯杰;;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格精神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教研);2011年04期
10 文艺;;1949年后的陈田鹤[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鸿信;;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宋庆垒;;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承担音乐教育重任——浅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向文;;对目前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几点问题的思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4 程英华;;音乐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关系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时代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首次工作报告(2006年)[A];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首次工作报告(2006年)[C];2006年
6 黄丽;;试论我国推进创造性主题音乐教育的几个维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南京师范大学[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8 陈铭道;;中国音乐学院的“世界民间音乐”教学[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毛理;;不容忽视的力量——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10 张尉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感觉体验及实现途径[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世生;音乐教育的理性飞跃[N];吉林日报;2005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董大汗;加强特色音乐教育[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陶格斯;要重视学校的音乐教育[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4 李晋萍;音乐教育研究生忧思录[N];音乐周报;2005年
5 吕健;铃木镇一和他的音乐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方捷新;让音乐教育插上技术的翅膀[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高峰;北京启动“人人音乐教育”普及工作[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文竹;孔祥东:功利主义影响音乐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安塞县沿河湾中心小学 刘渊;如何体现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N];延安日报;2011年
10 赵易天;音乐教育进化论[N];音乐周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资利萍;感性的呼唤[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3 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车新春;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8 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金顺爱;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艺;陈田鹤的音乐教育、文论及晚期思想转变情况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侯阿妮;陈田鹤音乐创作及未发表作品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3 杨苑;陈田鹤的歌曲创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婷;论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对中学生音乐教育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红成;社区音乐教育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贾晓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学前音乐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a;构建美的教育 实施以美育人[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8 陈映蓉;乐者“乐”也[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丁卫萍;论陆华柏的音乐贡献[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静;浅谈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17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517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