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美感特质及艺术思维
本文关键词: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美感特质及艺术思维
【摘要】: 音乐的传统观念中“古典”与“浪漫”相互对立,,表现为形式与情感的矛盾、理性与感性的冲突。浪漫主义流派的形成是为了打破古典主义时期的陈规、冲出古典主义所遵循的秩序,而追求个性化的自由领地、表现创作主体的内心情感。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喜爱单一的效果,强调和声的色彩性,逐渐远离了古典的音乐逻辑和宏大形式。而生活在晚期浪漫主义时期的勃拉姆斯仍旧沿袭奏鸣曲和交响曲的戏剧性和统一性,维系着古典主义的理想,却在19世纪被定论为浪漫主义时期牛保守的、落后的“古典主义者”。 勃拉姆斯钢琴音乐是他独特的生平传记,贯穿着他追随古典主义理想所进行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仍采用形式化结构的写作,擅长于运用对位技法,基本留守在传统的和声体系中。置身于浪漫主义时期的勃拉姆斯在时代的潮动中也陶冶了鲜明的浪漫气息,他的钢琴音乐中深受浪漫主义时期代表性音乐家的影响:舒曼钢琴音乐的诗意与幻想性以及舒柏特的藉音乐寄托希望的精神。勃拉姆斯将古典与浪漫整合,以他个人独有的方式维系他的个性。 历史发展中新与旧之间总表现为一种辨证关系,任何新的思想或事物必定成为过去。19世纪中对勃拉姆斯的评价经过历史的演变已经暴露出它的片面性,这也是历史的“绝对”观念和“相对”观念冲突下的产物。“古典”与“浪漫”对立的观念是将它们仅仅置于“风格流派”的范围里的狭隘认识,事实上,“古典”与“浪漫”是美学、文化学范畴中的一定概念,不能以历史阶段的变换将两者明确地划分开,它们有时交替有时并驾齐驱,既相反又相互渗透。 在勃拉姆斯的艺术思维中,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的整合性和音乐思维的兼容性体现了对既有文化价值(包括传统的和同时代的)的充分认同和接受,他重新解释了传统,建构出与时代的联系,甚至预示了现代音乐,发展了新的文化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整合之美、传承与新变的革新意义。如今,重新审视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勃拉姆斯以兼容通变的艺术思维为钢琴音乐的历史宝库增添了优秀的成果。
【关键词】:整合 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艺术思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J60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10
- 一、 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美感特质10-17
- (一) 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大目录10-11
- (二) 勃拉姆斯钢琴音乐三方面的特征分析11-16
- (三) 第一章总结16-17
- 二、 勃拉姆斯钢琴音乐在文化发展中的比照17-26
- (一) 古典主义流脉中勃拉姆斯的延异17-20
- (二) 浪漫主义流脉中勃拉姆斯的延异20-23
- (三) 勃拉姆斯与瓦格纳对待传统的比较分析23-25
- (四) 第二章总结25-26
- 三、 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艺术思维26-36
- (一) 主观—客观的—体化观照26-28
- (二) 传承—新变的动态性把握28-33
- (三) 二元对置—异相对比的审美性把握33-35
- (四) 第三章总结35-36
- 结语36-38
- 参考文献38-40
- 后记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蕾;;只能在最美的季节爱你[J];思维与智慧;2011年03期
2 李荣兰;;嘉德威钢琴故事——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J];琴童;2011年08期
3 本刊编辑部;;王炳社教授新著《隐喻艺术思维研究》正式出版[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王德超;;浅析勃拉姆斯奏鸣曲Op120 No.2中的情感[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5 张杨;;析勃拉姆斯钢琴小品四首(OP.119)的演奏风格与技巧[J];音乐生活;2011年09期
6 杨小丽;;浅谈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的创作风格[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7 吴文;;装饰性油画对现代生活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8 ;艺术家档案 张乐华[J];美术文献;2010年02期
9 李婧;;情感在艺术中的实现[J];文教资料;2011年25期
10 周明昆;;浪漫主义晚期德奥音乐中的“反瓦格纳派”[J];黄河之声;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存茂;;郭沫若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2 金丹元;;深入思维层次比较中西艺术[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3 梁圣复;李慧莉;;艺术思维的特点与培养[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先霈;;金圣叹论人物塑造中的艺术思维[A];水浒争鸣(第三辑)[C];1984年
5 朱寨;;艺术思维是意象思维[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6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学科简介[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马正平;;^
本文编号:523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52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