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对李斯特艺术歌曲《罗蕾莱》音乐与演唱风格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7-07-06 19:12

  本文关键词:对李斯特艺术歌曲《罗蕾莱》音乐与演唱风格的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罗蕾莱 李斯特 艺术歌曲 演唱风格


【摘要】:良好的学习演唱艺术歌曲习惯的培养,必须从提高“声”与“情”两方面的能力入手。“声”主要指声音方面的技术技能;“情”主要来自于自己对作品真正理解后的内心情感的音乐转换与传达。 本论文通过学习演唱和探究《罗蕾莱》的全过程,从一个演唱者的角度来研究这首声乐作品的音乐和演唱风格。从对传说中和文学音乐中的罗蕾莱,及李斯特的《罗蕾莱》材料的梳理,到对李斯特《罗蕾莱》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分析,及如何声情并茂地演唱李斯特的《罗蕾莱》的论述,以论证:只有深入理解作品中的音乐形象、音乐结构和曲式结构的特点,充分认识作曲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演唱时才能自然地将理解力转化成充满活力的激情音乐,才能真正诠释出鲜活、感人的音乐形象。只有在演唱过程不断地加强音乐文化素养和演唱技术技能的提高,不断发展、丰富和积累这两方面经验,才可能提高演唱效果和演唱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音乐演唱的艺术性。
【关键词】:罗蕾莱 李斯特 艺术歌曲 演唱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5
【目录】:
  • 论文摘要4-6
  • 序言6-9
  • 第一章 关于罗蕾莱9-15
  • 第一节 传说中的罗蕾莱9-10
  • 第二节 文学和音乐中的罗蕾莱10-15
  • 第二章 李斯特的《罗蕾莱》15-23
  • 一、李斯特《罗蕾莱》的创作背景15-17
  • 二、李斯特《罗蕾莱》的艺术价值17-23
  • 第三章 李斯特《罗蕾莱》的音乐内容与形式23-32
  • 一、第一部分:故事的开场白—带有引子的主部23-25
  • 二、第二部分:莱茵河上的落日余晖—副部25-27
  • 三、第三部分:罗蕾莱和船夫—插部(副部的继续)27-28
  • 四、第四部分:覆舟之灾—展开部28-30
  • 五、第五部分:歌声造成了灾殃—再现部30-32
  • 第四章 如何声情并茂地演唱李斯特的《罗蕾莱》32-40
  • 一、演唱《罗蕾莱》前的准备32-33
  • 二、《罗蕾莱》各段落演唱风格的把握33-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著作/译作41-42
  • 乐谱42-43
  • 附录43-50
  • 后记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宝国;;舒曼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及艺术特色[J];北方音乐;2009年10期

2 曲永新;;浅谈舒伯特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和在教学中的意义[J];黄河之声;2011年12期

3 熊卫;王宏;;黄自艺术歌曲及演唱风格研究——以歌曲《思乡》《春思曲》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王娅;;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赵海春;;从舒伯特的创作看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J];歌海;2009年05期

6 陈喜红;;黄自艺术歌曲《天伦歌》的演唱风格探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6年03期

7 卿泽;;舒曼艺术作品的特点及演唱风格研究[J];作家;2008年10期

8 王个松;;谈艺术歌曲的特点及创作[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吕云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风格[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李翔;;莫扎特歌剧、艺术作品用于声乐教学之探究——以《鞭打我吧》《阿里路亚》为例[J];大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发;;我国民歌演唱风格的美学支点[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匡雅玲;;浅谈“演唱风格”及其训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声乐教育——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上的讲话[A];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靳鸿书;;谈河北民歌演唱风格的把握[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5 苗鸿信;;我国通俗唱法的基本特征[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6 刘云燕;;现代京剧“样板戏”中旦角唱腔音乐的创新[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田晓宝;王冬;;浅谈福列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8 邱笑宸;;从《三国演义》片尾主题歌看通俗歌曲的语言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黄瑾;;论全球化——马克思、斯密和李斯特三种理论比较[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庄民权;;声乐训练的民族化问题[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梅;聆听音乐的诗歌 浅谈德奥艺术歌曲[N];音乐周报;2006年

2 于平;让“艺术歌曲”走向“群众歌咏”[N];光明日报;2001年

3 郭文德;浅谈冀东民歌合唱作品的演唱风格[N];音乐生活报;2010年

4 徐励;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艺术[N];音乐周报;2000年

5 李光华;“送上我心头的思念”[N];音乐周报;2006年

6 姚红卫;“艺术歌曲”称谓应规范[N];音乐周报;2007年

7 徐涟;为普及艺术歌曲尽力[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杨明明;歌剧《蝴蝶夫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N];音乐生活报;2010年

9 和平;让艺术歌曲走进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周皓;沈洋唱响德奥浪漫[N];音乐周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存凌;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高洪波;移居香港的大陆作曲家研究(20世纪30-80年代)[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3 黄亚丽;维特经济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线文;晚清重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徐正祥;市场的自由与自主[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工业化考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7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刘荣军;财富、人与历史[D];复旦大学;2007年

9 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10 韩乐;用于食品中李斯特细菌检测的纳米微悬臂梁传感器技术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丽萍;青主艺术歌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崔婷婷;理查·施特劳斯早期艺术歌曲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宫妮;论莫扎特艺术歌曲的演唱与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晓敏;论舒伯特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陆建珍;黄自艺术歌曲特征及其演唱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6 姜楠;论舒伯特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杨;试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及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9年

8 何静;谈刘雪庵三首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唱风格[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许倩;黄自艺术歌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谢晓峰;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演唱风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27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527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3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