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浅析中国古典诗词的演唱风格

发布时间:2017-07-17 05:12

  本文关键词:浅析中国古典诗词的演唱风格


  更多相关文章: 古典诗词 演唱 风格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体歌曲、琴歌、元散曲、明清小曲等音乐体裁,中国古典诗词背后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演唱风格有着很大的影响。想充分表现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演唱者必须采用一种古典的的演唱方式,在轻盈飘逸中加入起张力的变化,同时还要处理好气息的变换,毫无疑问,气息的变换可以对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起到推动作用。既可以表现诗词的歌曲情感,还可以轻易的带起演唱者的情感,达到诗词与演唱者的共鸣,从而展现出古典诗词含蓄、诗意。
【作者单位】: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古典诗词 演唱 风格
【分类号】:J605
【正文快照】: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历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毫无疑问,中国古典诗词这一文化明珠以其独树一格的表达方式和丰富深刻的思想特点在文学殿堂中大放异彩。后世的音乐和演唱艺术也被打上了中国古典诗词歌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笑;;浅谈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以歌曲《长相知》为例[J];大舞台;2010年06期

2 杨昆;;试论古诗词歌曲的演唱[J];电影评介;2009年02期

3 姚春霞;霍雨蕾;;从《阳关三叠》看我国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4 杨杰;;浅析中国风歌曲的古诗词韵味[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4期

5 白宁;;试论《唱论》关于声乐技法的阐释及其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方;王善虎;;论汉乐府民歌《长相知》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处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王娟娟;范菲;;解析中国古典艺术歌曲《长相知》[J];北方音乐;2013年02期

3 张燕;;《唱论》歌唱方法与技巧及其对当代民族声乐的借鉴意义[J];科技视界;2012年23期

4 王杰;;方文山“中国风”歌词对中国古典元素的运用[J];文学教育(中);2011年09期

5 赵璐;;燕南芝庵《唱论》新释[J];民族音乐;2011年02期

6 冯晓琴;;《阳关三叠》之琴声歌韵[J];艺术评论;2011年07期

7 张国成;;中国古代声乐理论《唱论》新说[J];艺术探索;2011年03期

8 赵璐;;燕南芝庵《唱论》的研究综述[J];中国音乐;2009年03期

9 郝建红;;浅析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J];作家;2009年16期

10 戴和冰;;传统民族声乐“调气”、“用气”论[J];中国音乐;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小青;《唱论》辨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静;试论流行歌曲与中学语文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国俭;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唐诗三首》演唱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开栋;《唱论》研究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冬;古诗词歌曲的演唱与表现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廖莉萍;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审美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蒋燮;赣南客家传统采茶戏《wD妹子》的音乐文化考察与研究[D];星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李雪梅;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风格微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8 朱腾;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与表现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琦;《唱论》与金铁霖民族声乐理论之比较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10 王旎;《唱论》“字”、“腔”的解读及其现实意义[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魏松根;;《千里之外》的悲剧意蕴[J];词刊;2007年06期

2 殷霏霏;;浅谈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以《枫桥夜泊》为例[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7期

3 吴学良;如歌的行板——中国古典诗词中春秋感伤意识的审美观照[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1期

4 杨荫浏;对古曲《阳关三叠》的初步研究[J];人民音乐;1956年06期

5 顾大海;谈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6 杨天君;;从《枫桥夜泊》演唱谈艺术歌曲的表现[J];艺术教育;2006年07期

7 孙波;神驰万里 思接千载——中国古典诗词想象手法艺术浅析[J];语文学刊;2005年10期

8 李吉提;古琴曲《阳关三叠》的曲式结构特点──兼谈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某些共性因素[J];中国音乐学;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丽;;浅谈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中意象的把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2 张雪峰;;蒙太奇艺术在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11期

3 詹建华;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标准[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董晖;;林语堂与中诗英译[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5 张卫;;中国古典诗词与影视镜头语言关系探析[J];东南传播;2007年03期

6 王耀臣;;人生能有几多愁——漫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愁绪[J];山东文学;2009年04期

7 常青;;古典诗词的可译性限度与创造性叛逆[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彭建成;;略论书法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关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焦春艳;;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国古典诗词的融合[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昌庆志;;当代流行歌词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承续与超越[J];文艺评论;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宝魁;;辽海讲坛第十三讲 怎样鉴赏古典诗词[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2 刘子琦;;浅论中国新诗“跨行”语言特征的形成——以卞之琳诗歌创作为中心[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郦青;;论韵体译诗之可行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岱英;;毛泽东诗词艺术探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戴冠青;;用审美心胸打造诗意人生——论《陈明玉吟稿》的美学价值[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6 易勇;何中市;李良炎;周剑勇;瞿义玻;张红兵;;单字词与古典诗词风格关系的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东;;当年前辈风流甚 海国飘零幸有诗——浅谈宁德诗人蔡同野诗及《海国生还集》的诗史价值[A];福建诗词(第十八集)[C];2008年

9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10 洪阜;;中国古典京剧声腔韵味的内涵、本源及其艺术规律[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延滨;“电影镜头语言”与中国古典诗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廖青;梦魂摇曳橹声中[N];福建日报;2004年

3 杨静;第五届清新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会在京举行[N];消费日报;2008年

4 尽心;姜嘉锵:学化工的歌唱家[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刘春雷;诗人经济学家陈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6 尽心;叶嘉莹:诗词是一种力量[N];北京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柏玲;吟诗诵词变成记背“标签”[N];文汇报;2011年

8 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庞英山;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心得体会[N];驻马店日报;2007年

9 金文;“文源讲坛”讲成了文化服务名牌[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李广义;灵巧与幽远[N];吉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童丹;中国古典诗词俄译时的意象转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宋秋敏;“流行歌曲”视角下的唐宋词[D];苏州大学;2008年

3 朱巧云;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维;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主要特点及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崔真真;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阳;中国古典诗词中“游”的审美阐释[D];济南大学;2010年

5 何宗龙;中国古典诗词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D];安徽大学;2004年

6 刘若楠;典型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典型效应及其延伸[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焦明环;概念整合视角下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水意象的阐释[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郑卫;从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看“三美”的再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万雯;简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艺术辩证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蒋超;从概念整合角度看中国古典诗词及典故的口译问题[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52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552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d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