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记》对音乐的三重讨论
本文关键词:《乐记》对音乐的三重讨论
【摘要】:《礼记》中的《乐记》篇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美学的经典性文献。全文围绕“乐(音乐)”这一主题,展开了多方面的讨论。 在《乐记》文本的讨论当中,“乐”不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艺术概念来看待。《乐记》对“乐”的讨论共分为十余个主题,但总体来看,可说是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讨论,即是从人之情性,社会伦理,乃至所谓的“大乐”这三个层次,对“乐”做出了相关的论述。 首先在人的情性方面,《乐记》顺承儒家的一贯理路,即把对于人乃至人所创造的“文”(文化)的正视和赞美为出发点。直接将视角对准了人自身来进行讨论,由人的感性生命出发来认识所谓“乐”的本质内涵。 第二层,由人自然而然转入到对人世的态度及认识,儒家之传统向来正视和认同人生、人的世俗生活有着积极的价值。因此,“乐”作为人的世俗生活活动中的一种,自有其正面的价值。更深入地讲,在《乐记》看来,音乐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在人世的中的作用中显现出来。也就是说,“乐”的价值是在人完成其入世的积极意义上得到确证的。 最后,我们要问的是,倘若“乐”仅在世俗生活当中起到的应有的作用,如何能保证“乐”仅仅是具有对现实的世俗社会功利的益处?在更高的意义上,音乐能为我们揭示出怎样的真理?《乐记》通过对在古人心中具有最高地位的天的讨论,指出“乐”的最高形态,也就是所谓“大乐”,与天地宇宙的本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与契合。
【关键词】:《乐记》 性 伦理 天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9.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5
- 一、《乐一记》的作者、成书时代9-11
- 二、《乐一记》以前儒家对“乐”的观点11-12
- 三、《乐记》的理论背景与发展12-15
- 第一章 乐之本15-25
- 第一节 心与性15-19
- 第二节 气19-21
- 第三节 情志21-25
- 第二章 入世间之乐25-35
- 第一节 乐者,乐也——苦与乐的分际25-27
- 第二节 乐与伦理27-32
- 第三节 乐与政通32-35
- 第三章 大乐与天地同和35-44
- 第一节 对天地宇宙的前期认识35-39
- 第二节 乐法天地39-42
- 第三节 大乐的理想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后记4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方向红;;命意宏博 气贯一篇——论司马相如辞赋的气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陈波;;论指挥美学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升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6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7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8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9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10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任光宣;;儒家思想的遥远回声——果戈理的《与友人书简选》与孔孟思想[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564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564396.html